作者简介
李江红,从事教育工作,痴迷读书,爱好写字,发表了大量的教育类散文、随笔,作品散见于《燕赵晚报》《中国少年儿童》《初中生》等报刊,并指导学生发表作品500余篇。
心眼小、气量窄?
你怕是对周瑜有什么误会
文/李江红
说起周瑜,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不由自主地将他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以为他心眼小,容不下比他高明的诸葛亮;说他气量窄,一受挫就生气;还说他没良心,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多次帮忙,他却想要杀之而后快……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气度非凡的“三大天王”
周瑜,字公瑾,公元175年出生在安徽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他的父亲是当地的洛阳令,堂祖父和堂叔官至太尉。耳濡目染下,周瑜从小就熟读兵书。
公元195年,周瑜突然接到孙策的求助信。孙策在信中说,他准备从江北过江东,到老家去开创基业。而孙策当时手上仅有一千步兵、几十个骑兵,想统领在册人口三百多万的江东四郡,谈何容易?周瑜读完信后,却给孙策来了个惊喜。
孙策领千余兵马来到历阳城下时,便见城头上战鼓齐鸣,城门大开,里面开出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而领头的那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青年将军,正是周瑜。两人合兵一处,孙策的兵马“秒变”为五千余人。你们说,为朋友自掏腰包招兵买马,上来就慷慨相赠“大礼包”的周瑜,是不是小气之人?
公元200年,孙策被仇家的暗箭夺去了性命,他的二弟孙权于仓促中接了班。盘踞荆州的老仇人黄祖趁机侵扰他们,江东内部的山越民众也开始作乱,东吴内忧外患,年轻的孙权感到很无力。
这时,周瑜站了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孙权行跪拜礼,然后和同僚们肃立两旁,只要孙权不问话,谁都不许随便开腔。周瑜这一带头,使得其他人原来那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状态消失了。年轻的孙权高坐在上,朝堂秩序井然。你们说,周瑜是不是深明大义?
赤壁之战前,孙权拜周瑜和老将程普为左、右都督,而兼任总指挥的却是周瑜。于是,程普冒出一脸“黑线”:同是指挥官,我一个三朝老将凭什么要听你一个年轻小伙子的指挥呢?他不服气,便处处跟周瑜作对。周瑜又怎会跟程老将军计较呢,作为晚辈,他主动找程普聊天,和其商量作战计划。时间一长,程普被感化了,两人成了忘年交。程普逢人便说,与周瑜交往就如同品饮美酒,不知不觉间自己就醉了。
从程普这一有趣的比喻中,我们足以看出周瑜的为人——睿智、豁达。周瑜被称为“三大天王”(大方、大义、大度),可见他实在不是个气量小的人。
存亡时刻,担起国家重任
公元202年,曹操给江东新主孙权发来一个“红包”——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郡太守。曹操的“红包”可不是好拿的,他在大败袁绍之后,便以东汉朝廷的名义下达文书,要孙权交出一个人质,作为效忠朝廷的保证。面对曹操的发难,东吴上下顿时慌了。
孙权只好带着周瑜去找自己的母亲商量对策。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吴国太夫人面前,周瑜斩钉截铁地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人质不能送,我们现在地盘够大,人口够多,军队够强,经济富饶,交通便利,为何要受曹操的摆布呢?吴国太夫人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嘱咐孙权,以后对周瑜要像对待哥哥一般敬重。
由于袁绍的残余势力尚存,曹操对东吴没送人质一事没有计较,可是六年后,也就是公元208年,他却送来一封杀气腾腾的“邀请函”,大致意思是:我正训练八十万水军,准备讨伐朝廷罪人。到时候我去你的地盘上好好地切磋一下,可好?
东吴很多人当即被那“八十万”的庞大数字吓到了——我们连十万人马都没有,曹操却有八十万水军,切磋什么啊,赶紧投降吧。群臣降声一片,忧心忡忡的孙权只好火速召回周瑜。
“不能投降!”周瑜坚决地说,理由是:第一,曹操身为丞相,却独揽朝廷大权,他才是真正的朝廷罪人;第二,曹军从北方长途跋涉来到江南水乡,定会水土不服;第三,曹操所说的八十万水军水分很大,即使加上刘琮的降兵,最多也不过二十万。曹操有这么多的弱点,咱们又为何畏惧,向他投降呢?听了周瑜的一席话,孙权恍然大悟,腰杆一下子硬挺起来。
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常胜将军
那要怎么迎战曹操的大军呢?首先,周瑜抢先占据了赤壁南岸这一有利地形。他在赤壁南岸精心打造了营垒,方便对敌军发动水面进攻。南岸是连绵的群山,地势险峻,曹军的战船很难在此上岸。那么曹操所占的北岸是什么局面呢?那里地势低洼,湖泊、沼泽众多,踏进去就会让人崩溃到哭。
再看赤壁这里的江流情况。上下游的江面非常宽阔,到了赤壁这里却紧急收窄,江水流速陡然加大,再加上拐弯,对北岸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而在北方长大的曹军实属“旱鸭子”,要想在此驾驶木船,既要快速前进,又要冲锋陷阵,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练成这等本领。后来的事实证明,曹军的船只被驾驶得一团糟,追尾声、撞击声,“砰砰砰”响成一片。
后面的故事大伙儿都知道了,周瑜借助东南风的风势,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可能有同学会问:冬天怎么会起东南风呢?冬天常刮的是西北风呀。前边说过,赤壁南边的江岸地势险峻,明明是西北风,被陡峭的山脉一阻挡,便成了东南风。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东吴的船帆个个被风吹得饱满,疾速前进。周瑜向身边的老伙伴黄盖发出指令,对曹操来了个假投降,以接近其战船,然后借着强劲的东南风,点燃了引火船……
就这样,五十余岁的“老江湖”曹操败给了三十余岁的周瑜,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说到这儿,你们就明白了吧,这东南风既不是周瑜查阅手机天气预报得知的,也不是诸葛亮祭拜星斗借来的,为迎战实力强大的曹军,周瑜在赤壁做了整整两年的功课!上观天文,下知地理,这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需要具备的本领。
最后,我还想解释一下“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笑话。周瑜“出道”时,诸葛亮还只是刘备帐下的军师中郎将——主管后勤供给的。一个管后勤的人怎么可能全面参与赤壁之战呢?由此可见,周瑜跟诸葛亮在工作中少有交集,那么,被气死又从何说起呢?
后来,周瑜在战争中中了敌人的流矢,伤势恶化,最后死在巴丘,时年36岁。周瑜的人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永远散发着美玉一般的光辉。
选自《初中生·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