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最全大纲新闻史必背人物!快来查收!

最全大纲新闻史必背人物!快来查收!

最全大纲新闻史必背人物!快来查收!最近学姐听到不少宝子们都在抱怨,“新闻史的内容怎么这么杂?”“完全记不住啊……”别急!这不,万众期待的中新史和外新史重点人物梳理就来啦,真的来啦!满满全是干货,背了就能拿分!

最近学姐听到不少宝子们都在抱怨,“新闻史的内容怎么这么杂?”“完全记不住啊……”

别急!这不,万众期待的中新史和外新史重点人物梳理就来啦,真的来啦!满满全是干货,背了就能拿分!快点看下去吧~

近现代历史人物_现代历史人物事迹_近现代人物历史故事

01中新史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王韬

地位

王韬是清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中国新闻业之父。

办报活动

王韬于1869年参与上海第一份中文刊物《六合丛谈》的编撰,并任《华字日报》主笔。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tāo)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影响

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碎碎念

王韬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尤其要注意他的报章文体,去年的真题里有出现过它的进化版本哦。

梁启超

地位

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活动

1895年和康有为一起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之后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新政活动,并受命筹办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鼓吹保皇立宪。

影响

他开创了“时务文体”,其新闻思想对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拓展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变法失败后,康、梁流亡海外,接触了更多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

❶ 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❷ 办报的四条原则是:“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确而速”。

❸ 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❹ 报刊宣传方法有两种:浸润法和煽动法。

康有为

地位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之一,是戊戍变法运动中著名领袖,也是清末民初中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

活动

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包括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

影响

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十分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他所创办的报纸,都是重政论、重宣传、轻新闻,使报纸成为了他们推行变法新政、开展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他认为报纸的作用有“匡不逮”、“达民隐”、“鉴敌情”、“知新政”四个方面。

严复

地位

严复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翻译家

活动

《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也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它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副刊《国闻汇编》上发表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该文提出“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办报思想

可用“求通”二字概括。他认为,报纸的作用是“将以求通”,而达“民智”、“强国”之目的。“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二曰通中外之故。”与梁启超不同的是,梁启超强调“通上下之故”,而严复则强调“通内外之情”,“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同时,他还主张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碎碎念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可能会考察到名词解释、简答题哦,他们的报刊思想也要复习到。

民国初年的

新闻传播事业

黄远生

地位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盛名的记者,其与刘少少、林白水称之为“民国三大民记”。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称他为“报界之奇才”。

新闻思想

在中国实现有法律保障的平民言论自由;报纸能发表不受政党操纵的“不党之言”。他认为民国建立之后,并未实现平民政治,国家只有专制,没有法制,政党纷争,报纸都是政党之言,成为政党操纵舆论的工具,没有是非真假,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言论独立,只能用不党之言。

他认为一名好的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四能):脑筋能想,腿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他的好友林志均对他的通讯进行搜集整理,编成《远生遗著》4卷,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新闻通讯文集。

邵飘萍(20年真题)

地位

邵飘萍是民初著名记者之一,笔名素昧平生,有“新闻救国”思想的新闻界“全才”,曾做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等,曾经办报办通讯社,也曾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

邵飘萍一生致力于新闻工作,大致贡献如下:

❶ 早年受聘于《申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通讯。后因反袁入狱;

❷ 日本留学时创办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回国后1916年于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❸ 1918年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其中副刊的改革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支持,曾陆续出版特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由于五四时期《京报》大力揭露卖国者的罪行,支持学生运动,导致报馆被封并被通缉。《京报》广泛报道工人运动和罢工斗争,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刊载社论谴责反动军阀。

❹ 曾任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讲师,主讲新闻采访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影响深远。

邵飘萍先生1925年加入共产党,他的一生不断与黑暗的恶势力进行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是我国第一个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被杀害的报人。

碎碎念

邵飘萍是浙传的真题,并且浙传开设了一个飘萍班,所以对于浙传的实时新闻大家也要关注哦,就可能成为考点。

张季鸾

地位

中国新闻家,政论家。

办报活动

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揭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而被捕。

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国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袁世凯死后,张季鸾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因揭露段祺瑞政府卖国借款的消息再次入狱。

影响

张季鸾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是在他担任了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之后,但在辛亥革命前夕和民国初期已展露头角,有一定影响。

胡政之

地位

胡政之是民国著名报人,新闻史家方汉奇称其有“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的经历。

活动

1912年胡政之应聘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胡政之受聘为《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开始对其进行改革。1918 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1921年他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1945年 4月,胡政之以中国新闻界代表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8年胡政之亲自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

影响

他和张季鸾等人一起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个高峰。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五四时期的

新闻传播事业

陈独秀

地位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

办报活动

1903年,陈独秀参与了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的编写,1904年与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影响

陈独秀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广大青年推崇他是"思想界的明星"。

碎碎念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所以关于党的新闻史重点人物要注意哦,后面的李大钊和瞿秋白等人也是记忆范围内的哦。

李大钊

地位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宣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最早的歌颂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在报刊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每周评论》的《新纪元》。

办报活动

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报刊活动的先驱。1913年,他负责编辑学会的《言治》月刊。1916年,在日本留学时,主编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号,并为《甲寅》月刊、《新青年》写稿。回国后到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还担任北大学生刊物《国民》杂志社的导师和《新潮》杂志社顾问,指导北京《晨报》副刊改革。

瞿秋白

地位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党报事业先驱,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

活动

1922年2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其无产阶级革命的生涯中,先后编辑、主编、领导过《向导》、《新青年》、《红色中华》等十余种革命报刊,是中共中央第一批机关报刊的创始人之一。还曾经组织新闻通讯社,领导“中国新闻学研究会”、“中国左翼论者联盟”,是我国第一位实地采访并正确报导俄国二月革命的新闻记者。

新闻思想

❶ 共产党应该创办机关报刊,建立党的宣传喉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机关。

❷ 党的机关报刊应该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高度发挥社论和丫般论文的指导作用。

❸ 党的机关报刊应正确报导党的建设和苏区情况,具体地反映各条战线的成绩和对错误的纠正。

❹ 党的机关报刊应该贯彻群众办报路线,必须普遍地建立工农兵通讯协会。

❺ 党的机关报刊应该树立通俗朴实的文风,以便新闻宣传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影响

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瞿秋白文集》行世。在长期领导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进程中,瞿秋白所具备的优良作风和形成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的发展和繁荣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宝璜

地位

我国第一位新闻教育家,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活动

1916年留美归国,曾任《晨报》编辑、北大教授,1923年任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教授、系主任。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讲课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改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蔡元培作序称“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成舍我

地位

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

活动

1924年起,先后创办《世界晚报》、《民生报》、《立报》、《香港立报》等,在新闻界影响强烈。成舍我打响名号的就是他第一份报纸:《世界晚报》,因为报社立场公正不阿、言论公正,加上消息灵通正确,不畏强权暴力,完全做到民众喉舌之功能,所以民众都非常喜爱和支持,报纸销路极佳。

除了办报之外,成舍我先生亦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先后在北平、桂林创办新闻专科学校,1955年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91年改制为世新大学。

拓展

《世界晚报》

1924年4月16日创刊。标榜“主张公正,消息灵确”。大量刊载社会新闻,尤其是桃色新闻和凶杀案。专设教育一栏,报道教育界消息,是其一大特色。副刊《夜光》由张恨水主编,连载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很受欢迎。

《世界日报》

1925年2月10日创刊。新闻编采以吸引读者,扩大声誉,增加广告收入为目的。成舍我往往亲自出马抢独家新闻,还在报社内自设无线电收报机。在标题制作和编排方面,常使用炫奇、夸大的手法吸引读者。内容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发表过鲁迅的作品。

《世界画报》

1925年10月1日出版。先是以时事照片为主,刊登了大量的新闻照片;后来侧重于刊载中外美术作品。林风眠曾任主编。

史量才

地位

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他早年曾任《时报》主笔。

活动

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大报。1927年,史量才买下《时事新报》,又购入《新闻报》大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海报业巨擘。“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政治态度发生很多转变,主持《申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申报》的改革以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公开批评,遭到国民党的嫉恨。后来史量才遭到枪杀。

碎碎念

史量才要和《申报》结合起来一起背诵记忆哦。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邹韬奋

地位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及出版家,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创办“六刊一报”。

活动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的主编。

影响

毛泽东在邹韬奋逝世后评价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著名的韬奋精神。韬奋新闻奖以他命名,从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

范长江

地位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活动

范长江1933年起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大公报》、《益世报》等撰稿。1935年 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深入西北地区考察旅行,所写旅行通讯在《大公报》上连载,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和西北状况,引起轰动,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新闻记者。

影响

这些通讯后来编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范长江的通讯作品,以纪实的方式,谈古论今,笔触生动而有感情,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斯诺

地位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28来华曾报道“松沪抗战”、“一二九”运动。曾任燕京大学战“新闻系讲师”。

活动

1936进入陕北采访在《密勒氏评论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等多家报纸发表数十篇陕北采访报道。

影响

1937年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又名《西行漫记》)他的陕北之行报道打破了国民党多年的封锁,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共领导人、工农红军、陕北边区的情况,传播了中共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轰动中外。

戈公振

地位

中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

活动

曾在上海《时报》工作15年,后晋升至总编辑,他在致力于报业改革的同时,也从事新闻教育与研究,发起组织上海报学社,曾应聘在上海国民大学讲授报学史。

影响

1927年其《中国报学史》出版首次全面系统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近现代人物历史故事_近现代历史人物_现代历史人物事迹

02外新史

美国

托马斯.杰斐逊

地位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作为一名政客,杰斐逊也有自己的新闻自由观,他认为:

❶ 为了防止政府的蜕化,必须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物;

❷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最后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❸ 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

❹ 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修正。

影响

杰斐逊是北美大陆第一个提出为言论出版自由立法并努力促成其实现的革命家,由于他的努力,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的10条修正案。言论出版自由在美国以法律形式得到保护,同时也奠定了美国的新闻自由传统。

普利策(17年真题)

地位

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是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同时还是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活动

他早期创办《邮讯报》获得成功,积累了资金和经验。1883年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

普利策的办报特点表现为:

❶ 以重大新闻为骨干,以刺激性新闻吸引读者;

❷ 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❸ 高质量的社论版;篇幅大,报价低;

❹ 率先使用插图;

❺ 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这种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因而被称为“新式新闻事业”。

影响

普利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希望在资本主义的环境下变革美国的政策,他对报刊所做出的改革也是希望吸引大众关注政治事件。他对报刊特别是版面上的改变对报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色新闻之争也确实使得当时美国的大众新闻中充斥着煽情、夸张、虚假的色彩。

爱德华.莫罗(15、17年真题)

地位

爱德华·莫罗,CBS著名记者,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

活动

1935年,莫罗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为一名广播记者。1938年,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广播报道非常成功,也成为了莫罗的广播风格标志。战后,莫罗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

影响

他因现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一举成名,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口语广播形式。这些形式的创新,不仅发挥了广播的优势,而且使广播在美国成为合法、严肃、传播面极广的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过去一直把广播只看作消遣娱乐工具的看法。莫罗热爱广播事业,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悉心培养了一批最优秀的记者,其人品、才华、贡献为后世敬仰。

碎碎念

这个人物考了两年,足以证明浙传对他的偏爱了,所以大家课下最好在去找找关于莫罗的生平事迹进行补充,防止考到简答题。

英国

密尔

地位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活动

他在1859年出版了《论自由》。这本书集中了欧洲思想启蒙的精华,全面论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危害,以及言论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密尔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他的《论自由》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称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著作。

影响

密尔总结了法国大革命的经验,认为对自由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政府的强权,而是来自大多数人的群体暴力。由于群体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少数人持有的观点无法得到自由流通,真理很可能被掩盖。他主张对于任何具有十分确定性的信息都应该加以质疑,不能盲从盲信,对于争论双方,应仔细分析双方的论点,以便找出真理,从而让真理在观点的自由市场自主进行考验,最后显示其光辉。

约翰.弥尔顿

地位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活动

1644年,他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即著名的《论出版自由》。《论出版自由》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身俱来的权利。从弥尔顿的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真理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弥尔顿倡导的是确保诚实和认真严肃的人享有不受政府检查的自由,拒绝给予罗马天主教和当时影响很小的新闻工作者以充分的自由。

影响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但弥尔顿强调的自由局限在文化阶层,这也使得《论出版自由》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到后来演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

其他国家

古登堡

地位

古登堡,德国工匠,生于1397年,在1450年前后成功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和印刷机。

活动

古登堡应用金属活字代替木材活字,将金属字母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些字母可以重新使用,克服了木刻的雕版印刷易损毁和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并使生产成百上千个复制品成为可能;印刷机的诞生也使得当时手工作业转变为机器成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影响

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使得书籍广泛流传,促进了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使信息得以规模化地传播,禁锢信息的政策遭到信息公开的挑战,深刻影响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先少数人垄断的知识扩散开,新思想新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时代潮流,现代新闻传播业在印刷媒介中快速发展。随着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周期短、大批量的印刷成为可能,周期较短的刊物很快出现。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可以说是传播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碎碎念

古登堡是一个很重要的外新史考点哦,在整个世界新闻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家一定要背起来!

现代历史人物事迹_近现代历史人物_近现代人物历史故事

上一篇: 海南事业单位联考ABCDE类试卷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 3月18日事业单位ABCDE五大类别冲刺课程隆重开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