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夏令营!可以一试!

夏令营!可以一试!

夏令营!可以一试!长孙博历史学考研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为更好地促进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我院的了解,进而选择报考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或参加推免硕士的选拔,我院拟于2020年8月22-23日举办第一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诚邀全国各地高校有志于史学研究,且有意攻读硕士学位的2021届应届本科生参加此次学术夏令营活动。

一、学院简介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40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1952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9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吴宓、吴毓江、邓子琴、杜钢百、李源澄、郭豫才、孙培良等一批学界名师在此执教,奠定了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深厚基础。

学院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古典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历史教育硕士(含高师硕士)授予权。中国史、民族学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拥有3个部级研究基地(伊朗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民族理论与政策评估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另设有古典文明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于右任研究中心、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所、山地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学跨国苗族研究中心等近十个院管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名师名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先后有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优秀教师奖,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

历经80年的积累和沉淀,学院逐步形成了6个特色研究方向:1.抗战大后方研究:主要开展中共大后方工作、红岩精神、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重庆大轰炸、战争记忆、大后方经济、大后方社会、大后方文艺等众多方面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抗日战争研究国家工程,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2.长江上游历史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研究:主要开展历史时期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资源调配、历史文化地理、城市地理、古旧地图等研究,提出了“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尤其是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研究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文化研究:主要通过历史文献整理、考释、勘证、编撰等基础研究工作,系统开展中国古代经济史、社会生活史、社会文化史、社会思想史等研究,形成了突出的研究特色。4.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主要开展甲骨文学术史、甲金文考释与青铜器断代等研究工作,在楚系青铜器研究、商周金文与青铜器等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要通过跨学科方法开展边疆思想史、边疆治理史、西南民族文化史、西南民族社会史、西南移民史、社会保障与民间慈善史等研究,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6.地区国别研究:针对伊朗、希腊、美国、英国等特定的地区或国别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注意对象国历史研究与当代国情研究的结合,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外交、经济交往与人文交流提供智识支持,形成显著的研究特色。

二、活动日期与形式

(一)活动日期

2020年8月22-23日。

(二)活动形式

线上举行,营员人数限定60人。

三、申请资格与录取程序

(一)申请条件

1.全国及省属重点院校在校历史学及相关专业三年级本科生(2021年应届毕业生),非历史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文史哲基础或者辅修过相关课程,且有意保送或报考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学习成绩优异,必修课程无补考记录,本科前五学期成绩排名居专业前30%;或科研能力出众者(本科期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在425分(710分制)以上,或小语种平均成绩在90分(百分制)以上。

(二)申请材料

1.《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假学术夏令营申请表》扫描件1份,(见附件一)

2.《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科研计划书》扫描1份,主要说明申请夏令营的原因和对未来科研的构想。(见附件二)

上一篇: 广州数百学生绘出“城市不文明”讽刺漫画(图)
下一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模板【万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