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浒传》的男一号,宋江几百年来一直备受争议。单就形象而言,读者对宋江的评价就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宋江凶狠恶毒。因为宋江曾和花荣为了逼迫秦明上山落草,设计攻打青州,杀死无数男女。此外,宋江为了让恩人朱仝上山,还与晁盖,吴用设计,让李逵斧头劈了四岁的小衙门,下手实在是狠毒;卢俊义和燕青被逼上梁山,虽然主要是因为李固和梁中书,但宋江也难辞其咎。
也有人认为宋江为人仁慈,厚道。比如宋江一出场,作者就说他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喜欢救助天下英雄。于是,他得到了“及时雨”的绰号。在揭阳镇,他看到薛勇卖艺,就给了他五两银子。三打祝家庄,宋江听石秀劝告,众民赐粮米一石;征炳之后,宋江也多次救济百姓。
这种集恶意与仁义于一身的性格,在黄文炳事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央视水浒传黄文炳形像
宋江曾醉酒作诗,诗中说:“敢笑黄巢不为夫”。黄文炳见状后,陷害宋江,怂恿蔡九知府杀宋江,希望升官。宋江得救后,杀了黄文炳家四五十口人,但同时救了他的兄弟,大善人黄文业和他的家人。对于前者是宋江的狠,对于后者则是宋江的仁。
不怀好意,宋江怎能如此人格分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宋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孔,也不是他面对面,背后一套。根本原因在于,宋江的形象不是一个人塑造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最终定型的。
历史上的宋江
北宋末年,确实有一个人叫宋江,他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人物之一。而历史上的宋江,虽然曾进行过起义,多次喧嚣,但规模比方腊小,没有建立政权,也没有守备大本营。严格来说,历史上的宋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所以关于他的史料少之又少。
尽管如此,后人还是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看出宋江的性格。
宋江口敬东写道:“江横行齐,魏三十六人,官军数万,不敢反抗,必胜过他人。今清溪已盗,江不赦,请方腊自赎。”--《宋史》
侯蒙上书皇帝时,认为宋江可以带三十六人(应该是三十六头领),横行于齐,魏。几万官炳都无法与他抗衡。由此可见,宋江一定有过人之处。虽然这可能是侯蒙的夸张,但也能反映出宋江之的勇气。
央视《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
类似的评价不止一个。如《宋史》中也提到“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乞捕,又犯京东,河北,楚,海州边界”,“宋江起和硕,迁略十郡,官军不敢婴其锋”。南宋龚恺《宋江三十六赞》序中说:“人当少年强”;在《德义录》中,宋江更是被称为“横行天下”。
后来陈泰在《江南乐序》中说:“宋(江)勇猛”。陈泰生活在离宋朝不远的元代,对宋江的评价是“幼年闻长辈之言”。他说的不会是假的。
这些都可以说明,历史上的宋江确实是勇猛的。作为一个大领导,他有作战杀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统一军队的能力。否则,他不可能靠几个部下在很多地方走动,横行无阻,更不会让数万官兵没有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宋江之史,以仁义不在之上。
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很大。从南宋开始,李嵩,龚开等名家作画,传颂,流传民间。接着又出现了关于宋江文字的小说《大宋宣和遗事》。
剧本,即演讲者(即说书人)记录人物当时故事的手稿。与历史文献相比,白话文不真实,人物,情节,故事夸张虚构。与小说相比,白话文比较粗糙,很多地方往往只有提要,没有详细的内容。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勇猛狂侠”的形象依然得以展现。
央视《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
比如宋江和妓女阎婆惜关系很好。晁盖把金钗送给他,他直接送给阎婆惜。后来,阎婆惜和吴伟合得来了。两人互相抚摸时,恰巧被宋江看见了。宋江已经很生气,喝了点酒,于是一怒之下,杀了魏武和阎婆惜。
杀二人后,宋江不改勇猛本色,写下四首诗:杀阎婆惜,名显天下。欲捉凶者,于梁山寻之。杀还留个名,足见宋江疯狂。
到了梁山,他们还是会杀人放火,入侵州县。
时宴将已散,各统领豪强,略州剑郡,纵火,攻夺淮阳,靖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他们掠夺他们的孩子,掠夺许多人。--《大宋宣和遗风》
如果说,对州县的劫掠只是为了粮食和物资,或许还可以原谅,那么,对儿童的劫掠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这完全是强盗行为。这些足以说明,宋江勇猛的特点还是保留下来的。
而这一时期的宋江,不仅勇猛狠毒,而且忠心耿耿。
中央电视台《水浒传》中的刘唐、晁盖形象
如晁盖,吴用,刘唐,秦明,燕青,三阮等人抢过生日后,即将被官府捉拿。是宋江给他们通风报信,然后晁盖等人才邀请杨志去太行山梁山泊。宋江上梁山时,带着这些部下接受录取,平定方腊,“传忠除邪”。宋江自己善终,最后官封节度使。
杂剧中的宋江
在元杂剧中,宋江的形象也是如此,介于强盗与忠义之间。
如《梁山泊李逵失荆》中,第二折,宋江吟诗:“旗无外乎血,灯油满脑”。这两句血淋淋的恐怖,丝毫不输《西游记》中对狮驼岭的描写。在《黑旋风双贡献》中,宋江也说“风高敢放火于天,月黑用鬼杀人”。
此外,在元杂剧中,宋江曾自诩“强劫,勇盗”。他看上去桀骜不驯,完全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头目。
这些都能说明宋江永凶狠凶狠。
但在剧中,在宋江统帅之下,梁山已经有了口号,杏黄旗上写着“救民为善”。剧中还提到,英雄们“占山寨反朝廷,举义旗除民害”。宋江这么说,也这么做。
央视水浒鲁智深林冲宋江
如杂剧《鲁智深喜黄花语》中,蔡衙内猥亵,欺负刘庆甫的妻子。杨雄救下夫妻俩后,蔡衙内又抢了刘庆甫的妻子。刘庆甫无奈,只好到梁山求援。宋江派李逵,鲁智深下山。后来,李逵救出了刘庆甫的妻子。蔡衙内在逃亡时遇到鲁智深,被鲁智深抓获,杀于梁山。
刘庆甫的故事说明,宋江等梁山好汉能够伸张正义,名声很好。否则,刘庆甫也不会向宋江求救。
总体来看,杂剧中的宋江虽然依然凶猛凶悍,但仁义事迹逐渐增多,人物形象较剧本有所提升。
梁山泊中的宋江
从历史到剧本再到杂剧,我们可以发现,宋江已经逐渐“洗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勇猛恶毒的人。他做的好事越来越多,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亮。这样的表现,在《水浒传》中,达到了顶峰。
《水浒传》中的宋江前期曾犯过恶,但为了弱化宋江的恶毒特质,拔高其仁义形象,作者做了很多改动。
如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江与阎婆惜是嫖客与妓女的关系。他杀阎婆惜,杀魏武,都是因为吃醋。在《水浒传》中,阎婆惜并不是一个妓女。宋江曾帮了她家,被迫娶了她。后来,阎婆惜勾搭上张文元,宋江也不在意。直到古典的书信被发现,宋江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死了阎婆惜。有了这样的转变,读者可以看到阎婆惜的恶,也可以看到宋江之的善。
央视《水浒传》与《花荣》影像
还有,为了逼迫秦明上山,花荣设下毒计,要活捉秦明,假扮秦明杀害青州人。事后,秦明的妻子被杀,宋江出面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将花荣的妹妹许配给秦明。这才平息了秦明的怒火。于是乎,宋江不是主要负责人,倒了个好名声。但实际上,他完全可以阻止花荣这样做。
即便宋江真的有罪,如写《反诗》,与晁盖,吴永定杀萧衙门,策划洗祝家庄,逼许宁等人上梁山,作者也有一个大前提来清除--主人公本是天星下界,魔不除,所以作恶。
此外,宋江的绰号“呼宝仪”,“及时雨”,“孝义黑三郎”,设定他“扶危济困”,以及扶助阎婆惜母女,花钱请薛雍,李逵等人,救济百姓,也是他“仁者君子”的表现。
当然,因为宋江在历史上有宋江的影子,而且他还要带领一群英雄去行公道,光有仁义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手段,而且水浒传写了很久,有些事情已经敲定,所以宋江凶猛的一面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作者能做的,就是在抬高宋江形象的同时,尽量隐藏宋江的凶残。
作者为什么要拔高宋江的形象?
讲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拔高宋江的形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水浒传》成书时间较长。从北宋到明代中后期(一般认为《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年间),宋江的形象一直处于完善过程中。作者根据史料和剧本戏剧进行编辑,再创作。他无法改变大方向,所以只能继续这种创作趋势。
《水浒传》一书一方面是要反映天下之乱,朝政之不为,奸臣之恶;只有把宋江塑造成正面形象,才能与贪官奸臣相提并论。否则,读者只会看到宋江之恶,而看不到天下之乱,奸臣之恶。
央视水浒传李固影像
比如卢俊义被逼上梁山,看似是梁山问题,实质上却是李固,贾氏,梁中书三人祸害人心。吴用的这首诗,至多是一个引子。包括秦明的上梁山,也在于奸臣慕容彦达,因为慕容只是知府,无权杀害秦明的妻子。秦明归青州指挥部控制。高级武将,慕容只靠妹妹当贵妃。还有,李英和宋江认为,只要他留在梁山,回来就不会清白--朝廷不会相信他。如果朝廷是明智的,政府是公正的,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还有宋江的形象。在传播演变过程中,融合了钟相、杨幺,岳飞乃至刘备等形象。后两者治军严谨,正派,有君子之风。
总之,从历史到小说,宋江形象逐渐上升,既是写作过程的需要,也是小说主题的需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