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昆曲登上艺术巅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昆曲登上艺术巅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昆曲登上艺术巅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清代以后,昆曲仍然保持着持续兴盛的势头。特别是清初,继吴江派之后,苏州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昆曲作家群,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与以前的剧作家相比,苏州派更加关注现实

清代以后,昆曲仍然保持着持续兴盛的势头。特别是清初,继吴江派之后,苏州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昆曲作家群,后人称之为“苏州派”。

与以前的剧作家相比,苏州派更加关注现实,力图用自己的创作来挽救时势。虽然苏州派剧作家并没有彻底摆脱官僚绅士阶层的影响,但也给昆曲领域带来了不少新鲜气息。

明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及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艺术上,苏州派超越了昆曲过分重视优美的美学传统,显示出宏大的叙事风格。

苏州派剧作家中以李玉的成就为最大。他充分掌握了昆曲表演的特点,在创作中将舞台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写出了《清忠谱》、《千忠戮》、《一捧雪》和《占花魁》等30多部优秀的昆曲作品,赢得了当时及后世大批观众的喜爱,在清初的昆曲舞台上产生过不小影响。

跨越两个朝代的苏州派剧作家为清初昆曲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1661年至1722年间,苏州派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重要昆曲作品相继问世,标志着新一轮昆曲创作高潮的到来。

在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而洪升的《长生殿》就是这样昆曲剧作的代表作品。《长生殿》取材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长生殿》故事讲述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两人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最后导致了安禄山造反。

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唐玄宗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了。

后来,中唐名将郭子仪带兵击溃了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他日夜思念杨玉环,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还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唐玄宗的行动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让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洪升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得恰如其分。剧中杨玉环醉酒后,采用《南扑灯蛾》唱曲,宛然一幅贵妃醉酒图,而郭子仪则用北曲演唱得雄浑激昂。

此剧上演后,立刻轰动京城,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后来,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如戏剧名家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就是改编自《长生殿》。

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故事讲述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忧国忧民的名士侯方域和色艺双全的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了。就在结婚第一天,阉党余孽阮大铖转经他人送来了巨资,新娘李香君退回了馈赠,双方的冤仇就此结下了。阮大铖诬告侯方域勾结明末大将左良玉,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了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

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漕运总督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了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

目睹此景的侯方域一位友人深受感动,就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饱含无限情谊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

侯方域一回到南京,就被捕入狱了,李香君也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直到清军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这对夫妻才分别从狱中和宫中逃出。他们后来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感慨万千,各自出家了。

《桃花扇》是一部抒情韵味很浓的昆曲传奇剧,孔尚任自称《桃花扇》是:

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桃花扇》反映了南明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孔尚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特别是对矢志报国而无力挽狂澜的史可法寄予了深切同情和大力称颂。

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事和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桃花扇》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进步的思想倾向和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剧本刚脱稿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在北京演出的演员,每天都有演出,观众看后唏嘘而散。可以说它是继《长生殿》后又一部古典昆曲杰作。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下一篇: 2023年深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指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