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乡情微调研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与对策思考 ——来自湘西农村的“乡情微

乡情微调研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与对策思考 ——来自湘西农村的“乡情微

乡情微调研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与对策思考 ——来自湘西农村的“乡情微作者简介//邓生前邓生前,湖南隆回人,中共党员,军事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转业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工作。曾先后公开发表学术文章、新闻报道多篇。

作者简介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

邓生前

邓生前,湖南隆回人,中共党员,军事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转业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工作。曾先后公开发表学术文章、新闻报道多篇。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与对策思考

——来自湘西农村的“乡情微调研”报告

文 / 邓生前

2022年暑假,携妻儿回到阔别近三年的湘西老家探亲访友。记忆中的暑假,孩子们都聚集在户外嬉戏打闹。而现在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喜欢宅在某个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盯着手机。听得最多的也是老人对孙辈沉湎手机的唠叨与叹息,有的因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脾性变得暴躁不安,有的关上了与大人沟通的大门……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的问题让我深感意外、担忧。于是借着短暂的假期对此作了一番调研与思考。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和当面交流等方式,共收集线上有效问卷51份,谈话调研15人次。可以说,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瘾”患重重,亟待引起我们各方重视,共同破解这一难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一是手机依赖程度偏高。微调研数据显示,在12周岁以上留守儿童中,有60%的孩子拥有手机,其中高中生的手机拥有率为100%,智能手机又占九成以上。每天玩手机次数超过4次或时间两个小时以上的达57%,达到高度依赖。尤其是玩手机时间、浏览内容、网络游戏等均极易失控。其中12—18周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已成手机成瘾问题的“重灾区”。

二是极大伤害身心健康。无节制使用手机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干眼症,沉溺不健康网站和手游导致精神恍惚、叛逆暴躁、注意力分散等一系列生理及心理问题,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更为可怕的是留守儿童父母尤其是隔代监护人对此后知后觉甚至不以为然,如有的孩子发现近视时都已经三四百度了,有的发现孩子脾性变了已无能为力。

三是严重影响学业成长。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成绩,这是“手机瘾”引发的最直接的问题,已然成为农村教育的“新痛点”。所有家长都认为手机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已经严重影响的占79%。受访者中有三个家庭的小孩今年高考落榜,家长无一例外把手机当成罪魁祸首。为管住手机,家长和孩子斗智斗勇,手机没收了一个又一个,可孩子总有办法又“变”出一个来,甚至用生活费买手机,宁愿不吃饭,不能无手机。

四是破坏家庭和睦幸福。调查显示,因为手机使用问题,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发生过冲突的接近100%,经常发生冲突的超过50%。一边是无尽无用的唠叨,一边是越来越激烈的反抗。近年来,因儿童手机管理问题引发暴力伤害、自残的新闻时有发生。2021年1月,仅仅是因为吃饭时玩游戏被抢走了手机,江西安义县14岁留守少年竟将朝夕相处的爷爷杀害。家有“手机瘾”的孩子,和睦幸福从何谈起?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之所以如此严重,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父母陪伴缺失缺位。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本应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对于广大农村进城务工者来说却是心酸、奢望的事。留守孩子容易内向、自卑、孤独,而手机恰恰成了少有的“玩伴”,瞬时的快感满足了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亲情饥渴”,这种恶性循环将他们的童年牢牢锁在了手机屏幕里无法自拔。也有家长自己就是手机控,即便难得回家一趟,在孩子面前也总是低头一族,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是隔代监护人的无奈。作为祖辈的隔代监护人,以年龄50至70岁为主,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网络等新事物能力弱,使用手机还经常求助于被监护人,手机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对手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把手机当成照看孩子的神器,有的意识到其危害性却无教育引导方法,仅能一味地唠叨责骂。加上近几年疫情,网课也为留守儿童滥用手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学校管理参差不齐。调研发现,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与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严格程度是一致的。县城几所重点中学对手机管理是非常严格有效的,而大部分乡镇中小学则管理相对较松,有制度要求但落实不严,学生在学校期间偷偷使用手机较为普遍。此外,大多数学校尚未开设手机网络管理这方面的课程,缺乏引导教育。加上留守儿童有大量的校外自由时间,更容易出现家校管理上的空当。

四是监管引导有待加强。越来越突出的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尚未引起基层相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认为这只是家庭个体问题,未上升到农村普遍性问题、社会性问题。农村文化供给上存在短板,正如有儿童所说的“不玩游戏干啥”,除了清苦的学业,还有什么文化消遣能够拴住孩子的心呢?防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形同虚设,盗用老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登录十分普遍且容易,缺乏技术防范与有效监管。

我们都该做点什么?

留守儿童“手机瘾”看似小问题,实则关系乡村振兴发展。只有培养茁壮成长的新一代,才能为乡村振兴未来加码。这需要家长、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发力,让留守儿童走出手机困境。

一要监护人履行主体责任。作为监护人应当扛起主体责任,强化手机网络防沉迷意识,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丰富现实生活,培育广泛兴趣爱好,有条件地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有专家说:“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让他们不再留守,让他们跟父母在一起。”我们应当鼓励父母积极创造条件留在孩子身边。庆幸的是,老家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孩子成长与学业选择留在老家,有的在家创业,有的在县城一边做事一边照看孩子,这些孩子的手机瘾问题较少,学习成绩也相对优异。

二要学校强化教育管理。在校期间是儿童手机管理的重要一环。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五方面管理要求。学校首先要加大手机及网络使用的教育引导,纳入学习课程,让广大青少年儿童知晓如何防范手机依赖。其次是要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乡镇学校应摸清留守儿童手机使用情况底数,一人一策针对性做好管理教育。此外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引导他们远离手机,健康成长。学校工作要从孩子延伸到家庭,对家长提出管理要求,跟上学校管理节奏,实现家校同频共振。

三要政府更加主动作为。其一,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鼓励留乡创业发展,吸引更多人留下来振兴乡村、陪伴下一代。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单向流动,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当地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留住孩子们的父母。其二,通过法律监管倒逼互联网企业完善防沉迷机制,促使平台履行实质性审查的义务,持续推动绿色净网行动,给青少年一个干净的网络世界。其三,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需要,县、乡、村多级联动,丰富农村孩子的文化生活,让孩子多些健康的“玩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组织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再现新时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景象。

四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一方面,呼吁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及爱心力量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通过各类公益行动,帮助隔代监护人提高防范“手机瘾”能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寻找替代文化与依赖,帮助留守儿童戒除“手机瘾”。另一方面,呼吁广大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技术防范力度,从前端主动防范青少年儿童沉湎手机网络,研发特定功能的学生专用手机,让“青少年模式”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乡镇的相关商家要自觉抵制向青少年儿童“兜售”手机、推广游戏,共同拯救迷失在手机屏幕里的儿童,还孩子童真与微笑,给留守儿童家庭幸福与希望。

来源

:省级机关作风办

往期精选

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_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一篇: 巨野县人民政府关于王丽华等工作人员任免职务的通知
下一篇: 蓝皮书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