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个解释范式_逻辑困境与解析.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个解释范式_逻辑困境与解析.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个解释范式_逻辑困境与解析.pdf哲学研究探索2010年第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个解释范式:逻辑困境与解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

哲学研究探索2010年第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个解释范式:逻辑困境与解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中一直未解的根本问题。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说与可能性空间说是当前广为认同的两个解释范式。前者采用了并列式两分法,意味着具有唯一性的客观规律要兼容选择性、偶然性,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后者,在论点上,体选择性预设在历史必然性圈定的范围里面,难免有历史宿命论的嫌疑;在论据上,难免造成将具有唯一性、必然性的规律理解成可供选择的扇域、空间的悖论。历史规律是通过客观作用性和抽象规定性两个环节辩证统一来实关键词:历史规律;历史决定论;人的能动性;逻辑困境中图分类号:B03;K01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4-0181-05收稿日期:2010-05-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解释力研究以建国以来重大历史事件为例(09YJC710031)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二重尺度视角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运行机理研究(09SJB710010)满族,原籍河北承德,博士,副教授;黑龙江五常市人,助理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处副主任科员。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中一直未解的根本问题。当前广为认同的两个解释范式,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说与可能性空间说都存在着逻辑困境,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还需要新的解释进路。一、一个尚未解开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客观视角出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为了从唯心史观和各种形形色色的历史决定论中突围,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现实社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突出强调了历史发展的客观物质性,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经典性论述中,也剥去了历史时空坐标中的具体形式的丰富,获得了内容的抽象。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旨在证明一定社会有机体的发生、生存、发展、死亡,以及它由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有机体来代替的事实,是受怎样一些特殊的法则支配。因此,也是以抽象的方式论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运行机制。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对于树立一个新理论来说,这不仅是历史规律本身特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实际斗争的需要。为了从缤纷复杂的社会各种因素中揭示出历史发展的物质性、规律性和客观必然性等被唯心史观所否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与相互作用的因素应有的重视但当运用这一新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和驳斥其他理论的时候,这些客观视角下提炼出来的新理论就必须面对历史经验的追问,也就是必须从主观视角出发来考虑问题。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在给维伊查苏利奇书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里,都分别不同程度地触及到社会具体问题或其他理论问题,因而,观视角阐释出来的新理论不可避免地遭到主观视角下的历史经验追问。例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如果从历史发展规律的纯粹客观视角上看,客观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但是同时又如何评价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造成的种种实际罪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相悖的。而在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大峡谷问题的讨论的视角里,具有正义性的那种革命主张却偏偏不可以从马克思主张的新理论中直接推导出来。再如,恩格斯在反驳杜林的暴力论时,表达出来的革命范畴在内容上的残酷性和在价值上的进步性很难在逻辑上直接统一起恩格斯晚年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坦诚地承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视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P726)。为此,恩格斯提出了合力论思合力论补全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往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缺欠,使得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走向成熟。显然,这是一种完美主义的主观臆断。

应该恩格斯晚年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也作了深入研但却留下了理论空缺。恩格斯的逻辑推理在于观点阐述,而不在于透过人的能动性、人的自由意志考察规律成因和运作的机制机理。他的贡献,能够使我们在考察具体历史时期时,避免犯只要掌握了主要原理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但却不能向我们展示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纠缠下,历史是如何规律性地展开自己的面貌。所以,此处恩格斯仍属于揭示的进路阶段,而不是解释的回归阶段。正如杨耕所说:恩格斯的合力论只是一个形象比喻,只是一种现象描述,并没有揭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产生客观的历史规律的内在机制这个问题,也就是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一直未解的根本问题。杨耕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根本性、前沿性的一个难题。王南湜认为二者原本属于两个世界,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王清明甚至质疑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这一提法。丰子义却指出,这是马克思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根基,不容置疑。二、两个解释范式的逻辑困境当前,比较浅显的解释范式是采用并列式两分历史发展既是客观规律性与又是主体选来谈论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个解释仅仅从形式逻辑上讲就存在问题: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强调的是确定性、唯一性,如何同时兼容选择性、偶然所以,这种方法只能谈论辩证关系,能谈论统一关系。

其中,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论断,是一个早已经被认同的典型的两分式提法。这个论断把现实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笼统地归结为一种纯粹理性的发展状态,必然受到历史经验的追问。陈先达对此作出了深刻的驳斥,但较为偏重于合目的性这方面,其实,合规律性这个提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所谓合规律性,一般指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才能实现目的。这个解释本身没有错误,问题是它把理论上的应然逻辑与历史发展的实然逻辑混淆起来,们历史选择活动应该遵循历史规律的主观认识,理解为社会形态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演进的实际表似乎历史都是在合乎规律与合乎情理下展开的,那么,试问社会形态更替为什么还有曲折和反复?如果承认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那么这个规律应该首先不是在我们的认识领域中,而是自在,也就它都自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因此,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依存于我们的认识领域。所有的历史进程都是这一自在性规律作用着的结果,不管历史进程如何曲折,都不会有超出规律的不合规律性的时候,在这一层面上谈论是否合乎规律性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换言之,所有在理性视野中看来是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都没有超出历史规律的作用限度,都是历史规律作用的正面反映。

强调历史发展合规律性本意上是也只能是认识领域中观念化的历史规律,因为我们所遵循的或者违反的历史规律,指向的是进入到我们认识 领域中的那个历史规律, 这里才有合乎不合乎的问 题。如果被观念化的历史规律与认识对象, 即自在 性的历史规律始终是同一的,历史发展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提法是可以讨论的。但问题是, 只是纯粹理论上的假设,因为在现实性上, 被观念化 的历史规律与自在性的历史规律二者之间常有存在 差异或对立的时候。进而言之, 进入人们认识领域 中被观念化的历史规律与自在性的历史规律在多大 程度上契合不是天然确定性的。显然, 在这样的情 历史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提法是有 问题的。 另一个重要解释范式是 可能性空间说。这一假说已经被广为认同, 并在高校哲学教科书中体 现出来, 影响深远。它在西方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 时期, 为了调和人们对上帝意志下的宿命论和自由 意志之争, 就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上帝对于人的自由意志从未要求某种特殊的行为, 他不过事先为 人类决策者可能作出的选择设置一个范围。而在历 史决定论里面, 上帝被历史规律所替代。 能性空间解释范式认为,历史发展在任一时间点 存在着一个多种可能性的集合,历史规律具有对 这个集合的总的规定性, 而主体选择性 能够且仅仅能够把其中一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这样, 既关照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 历史基本进程受到历史规律客观支配, 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这一论断, 又关照了历史发展的属人性、偶然 性。从形式上, 似乎解决了主体选择性与历史规律 性的关系问题。 不过, 首先要追问: 如何界定 空间里面的 其实,历史在向我们展开的时刻, 主客观条件所 限定的是绝对的不可能性, 也就是说, 事先可以作出 肯定的是绝对的不可能性, 而不是可能性。因为不 可能性是被排除的, 因此只要界定 不用关照里面包含有多少种不可能性,但可能性 假定这一点能做到) 是不够的。如果集合里面的可能性无限多 不能确定,历史在这个 可能性空间面前会遭 遇什么样的困惑呢? 在没有向现实性转化的时候, 一切皆有可能,而在向现实性转化的时候, 切皆不可能(除了那个假定转化现实性的可能性 或者说,在历史趋势面前, 主体选择性使得 而在历史事实面前, 历史规律使得 别的都不可能 包括绝对的不可能性和没有转化的可能性) 。似乎, 史趋势面前,历史规律成了排除绝对的不可能性的 护栏,而在历史事实面前, 主体选择性成了历史 规律的 乖乖女。那么,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 可能性空间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呢? 那么, 我们能事先规定多少种可能性吗? 了纯粹理论上的假设外,在历史经验上是不可能有 例证支持的。

历史似乎经常与理性开玩笑, 把看上 去不可能的东西变成了现实, 而从表征上看, 非常可 能的东西却没有实现。因为在历史趋势中所谓的可 只要尚未绽露现实性端倪,一切都可以改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会发现给 可能性下一个定义几 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 历史规律怎样发挥作用? 假如历史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时刻, 存在着多种 可能性, 使我们的能动性有一个空间界域, 问题是, 我们一旦将其中一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 历史展 现出来的就只有这一种可能性, 而其他所谓的可能 性由于失去了现实化的机会, 实际上变成了观念上 的虚拟存在, 那么, 限定我们发挥能动性的空间界域 又如何真实地存在? 如果这个空间界域不真实地存 历史规律又如何实在性地制约我们的能动性呢?不管是笑谈百年, 还是遗恨千古, 历史事件只要 这样发生了, 就意味着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展开了历 史画卷, 除此之外, 历史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预 设其他可能性。历史规律就只能通过这一种已经现 实化的可能性发挥它的制约作用, 而不会把那些理 论上的可能性集合囊括其中。 最后, 主体选择性

上一篇: 卓越工程师,扛起现代化建设重任
下一篇: 从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