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崔新鸽 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2021年的中招语文试卷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理念为命题依据,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作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尝试,不论是试卷结构还是试题形式,在继承中有发展,稳定中有创新,强调了综合性和情境性,注重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发展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立足价值引领 培养文化自信 厚植家国情怀
整份试卷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引领,体现出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特殊使命,如以“乐学”“理想”“进取”为主题的主题型理解默写,加强了学生理想主义、乐学进取的品德修养、知识见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再如《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保尔成长为一名英雄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考验,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这种设问的形式与2020年中招真题中考查《简•爱》中,你从简和罗彻斯特的爱情故事中,体会到了简哪些可爱的品质?二者形式极为相似,旨在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共情,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倡导一种积极的阅读思考与感悟;再如文言文《出师表》中特意点明诸葛亮对蜀汉可谓是尽职尽责,节选自《苏轼传》的链接材料则是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何谓尽职尽责,何谓不失人臣本分,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忠君爱国,更让学生进行了一次优一等高一格的精神洗礼、爱国熏陶。总之,命题设置既立足现实、观照现实,又培养了学生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
二.创建适切情境 打通学科界限 指向跨学科整合
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本卷在2020年中招真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创新,把字音字形和古诗文默写完全放在了情境设置之中,使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由机械性识记走向了理解性选填和应用性默写,这虽然是单个试题的特有情境的设置,但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碎片化的反复的死记硬背。
本卷的第5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根据不同内容板块设置不同主题的板块情境,属于更高一级的情境设置题,此题以“学校组织博物馆研学”为基点,以“主题”和“任务”为组织脉络,板块一中给时空舱命名,则是立足现代科技,勾连历史知识与文物认知,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学科融合;板块二根据平面图指明路线和板块三的对联组合,则考查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提炼、探究、整合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突显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套路化的思维。总之,此题在情境设置上可谓让整套卷子锦上添花,成为一大亮点。
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不仅第5题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光刻机”“芯片危机”围绕现代科技而选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更使现代科技渗透在语文阅读之中,题干中的科学因素来自文本,而文学因素来自语文积累,也就是说,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综合化的加强,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走向跨学科跨领域的延展,应更加注重学科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使之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才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卷情境的生活化、真实化设置,不仅更好的考查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同板块、多个文本的呈现,也体现出了课内课外知识的融通,体现出整体性与综合性特征,强调了学科内部与外部的整合与关联。
三.激发真情实感 注重个性与思辨 考查综合表达
今年的作文命题,设置了两道作文题,一道是半命题式记叙文,一道是材料式议论文。让考生任选其一,给考生充分选择的空间,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
记叙文“从 开始”,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意在唤醒学生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展现更为鲜活而富有思想的生命形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吐露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而材料作文则是强调“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做好”“沉下心想一想如何做”“多渠道问问、多方法试试”,显然是指向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的导向,既是个性的彰显也是思辨的回归,但最终都指向了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综合表达。
总之,2021年的中招语文命题体现出了新课标理念、新课改精神,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注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数学】
稳中有变 题目去套路化,立足四基 指向核心素养
点评人:郭宁 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为命题总基调,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挖掘。试卷结构设计合理,包括难度、内容和素养结构设计,都较好的发挥了中考的评价功能和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遵循课标要求,强调学业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以学段、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并且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例如:第6题菱形的性质,第11题分式有意义,第16题实数运算和分式化简,第18题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第23题中全等的证明。
二、突出数学思想,强化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如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例如第15题,去年考查最值问题,今年考查折叠求线段长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1题销售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方程、不等式、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第22题二次函数,考查基础的待定系数法及数形结合思想。
三、重视过程考查,体现数学本质
试卷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考查,这也是“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目标评价的有效载体。例如第23题颠覆了以往类比探究的经典考法,以尺规作图为背景,更加注重从“知识形成”到“揭示性质”的过程性考查,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一般过程,本题知识点综合性强,前后过渡自然,思维层次逐步提升,考查立意深远。
四、创设现实情境,注重数学应用
例如:第13题,方差定义的实际应用;第17题,结合时代背景-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统计,考查认识和理解统计图表,挖掘统计图表蕴含的信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并给出建议。第19题利用三角函数测“卢舍那佛像”的高度,融入地域文化,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0题,从“曲柄连杆机构”抽离出数学模型,考查学生利用圆的知识解释实物设计的原理;第21题,以王屋山为背景,考查用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进行方案设计。以上题目,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渗透了数学的育人价值。
从近两年试卷可以看出,中考作为风向标,正在逐步去套路化,题目更灵活,注重对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为接下来的教学指明方向: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
凸显核心素养 考点宽泛 难度系数稳定
点评人:吴晓春 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
2021年初中英语学业考试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依据《英语中考解析与检测》为命题指导方向,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渗透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
一、试题内容
试题内容:选用真实,地道,鲜活的语言素材,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篇体现科学性,教育性,时代性和导向性,适当涉及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注重培养文化意识,潜移默化让考生受到正面教育。试题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这也引导教师要处理好教材和阅读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二、试卷特点
2021年中考英语试题难度稳中有升,充分体现了“注重能力考查,引领素质教育,力求平稳推进”的命题指导思想。兼具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全面考察考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试卷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大格局,大情怀。
试卷选材基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三大主题语境,内容多是小故事反映大道理,引导考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时代精神。进一步凸显了中考“立德树人,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
2.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
整个试卷的阅读文本难度系数不大,偏基础;语篇填空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仍然考得是实词和虚词的核心语法项目,常规的考点,没有偏难怪题;能拉开分数的题仍然是补全对话和作文的书写表达---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题。
3、深挖阅读考查的角度,加大理解考查力度
阅读部分除考查学生读文字的表层理解能力之外,更加大了对深层理解的考查力度。考查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推测判断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如第25小题 考查作者文章的写作对象;第30小题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第31小题猜词义,第34小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及第35小题选标题。
三、题型分析
从试题的阅读文本方面讲:
1、阅读理解:A篇为应用文,要求考生能看懂图表相关信息,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活;阅读理解B篇为夹叙夹议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听到的一位老人和一群孩子的间对话的故事,来说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人和动物应和谐相处,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阅读理解C篇为说明文,介绍“种子”的几条传播途径,通过设置真实的图片情境,化难为易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考生关注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阅读理解D篇为科普文,通过对“思维导图”方面的阐述,引导学生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热爱科学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完形填空为夹叙夹议文,作者分享了胆小怕事的Monica如何克服自己的胆怯,并最终勇敢战胜自己的故事。旨在说明人人都是有缺点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需要决心和坚持去改变它,最终一定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3、语篇填空,第一节为说明文,话题介绍了咱们河南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红旗渠。通过对“红旗渠”的介绍,歌颂家乡劳动人民的伟大及中国人民的伟大。抒发个人家国情怀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需要根据横线处所需词性,先填比较简单的答案。接着,根据方框中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先易后难,有1-2个空是比较难的,可用排除法作答。第二节盲填忽视语言功能,突出语篇理解、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篇章基础上把握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的能力,如66.which定语从句引导词、67.the普通词构成的专有名词、68.be interested in固定搭配和70.to不定式做真正的主语。
4、补全对话,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回归语言的表达本质。
补全对话增加开放性,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此次补全对话话题紧紧贴近生活,谈论学生个人的情况。其中71和72为半开放答案和74题为开放性答案,学生只要能找准方向,表述有理有据,应该都可以得分。
5、书面表达,选材和立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
其结构框架与往年一样:以“是什么”“为什么”及“结果如何”三个要点,层层推进,深度剖析,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总之,2021年中考英语命题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的指导思想,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次作文水平是拉开层次的关键。学生必须学会提炼生活中的素材,做到精选、慎思,写出有思想高度的文章。
【道德与法治】
依标扣本,立足核心素养;改革创新,引领教学方向
点评人:苗泉 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兼九年级备课组长
2021年我省道德与法治中考是落实《关于对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题型分值予以调整的通知》的第一个年头。客观题分值占据半壁江山,取消了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由原来的10分降至8分,活动探索题由原来的2道减为1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试题以课标为命题依据,题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但由于题型结构的调整,题量由原来的13道扩容至21道,试卷信息量较大,这对考生阅读和提炼信息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纵观整张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
试卷聚焦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热点。中国航天圆梦、上海浦东新区开放30周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医药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建设川藏铁路、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时政热点跃然纸上。聚焦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彰显家国情怀,强化国家认同,是道德与法治课永恒不变的重要价值追求。
2.情境创设的适切性
试卷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境创设典型适切,呈现形式不拘一格。试卷第10题,以2021年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背景,通过四个题肢呈现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第11题创设了“民居起火”的常见生活场景,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常识的掌握;第12、13和19题通过图(表)创设情境,生动直观,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有了更高的要求;第21题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为背景材料,创设“队会策划”的情境,巧妙地将学校生活情境与“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有机结合,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回避了各类速查资料。
3.依标扣本,注重基础性
试题回归教材本位,强化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理解和运用,如第17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区分“基础性情感和高级情感”;第18题考查的是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辩证理解;第20题考查的是“国家主席的职权”和“宪法的地位”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立足课标,充分认识教材的作用,在教材的使用和挖掘上下足功夫,扎扎实实地把教材讲细讲实。
总之,2021年我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命制呈现大变革:客观题分值增大,主观题的不确定性增强,辨析题无固定模式,回归教材本位,更加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回避各类速查的干扰,去模式化和套路化等,以上命题趋势为我省广大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
【历史】
注重学科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 彰显立德铸魂
点评人:王丹辉 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九年级历史组备课组长
2021年中考历史,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解析与检测(2021)》,在试卷结构形式、难易程度及设问方式等纬度保持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守正出新。就试卷内容而言,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在注重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中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守正出新,凸显命题开放性、灵活性
从题量和分值上看,共20道选择题,5道非选择题,分值50分,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今年中招试题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比重有所调整,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比重有所增加。例如,选择题由2020年5道选择题(1、2、3、12、13)增加到9道选择题(1——7中国古代史,15、16世界古代史);材料题第21题仍然是中西对比,但分值由2020年的5分提升为6分。
从内容上来看,命题更加开放、灵活。例如:第21题考查中西文化对比,通过对比北宋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构造”上的相同点,概括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在突出河南乡土史的基础上,考查不同民族文明的特征。第24题考查英国史,但以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这样一个微观的角度来考查,最终落脚点在“对中国的借鉴上”,体现了“一道历史题就是一场历史的追溯”的命题特点。
从试题结构来看,变化最大的是小论文,有往年的25题调整为23题,分值由5分调整为6分,内容上考查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国英雄,和世界史没有关系,题型上回到了刚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时的英雄人物上。
二.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知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以史为鉴,是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历史联系现实的意识。试题选材围绕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把握大势,紧抓大事,融入建党100周年、时代精神等内容。例如,第22题通过1921-1949年时间轴上的事件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通过史论结合考查中国共产党如何将中国由一盘散沙团结起来,凝聚一心,将中国人民变成不可阻挡的力量。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第23题以小论文的形式考查时代精神,通过“铁人”王进喜和航天英雄杨利伟,引导学生认知中华民族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也是学生认识到: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民族脊梁推动者中国不断向前!第25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应对,通过分析中国融入世界趋势以及中国的贡献,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这些试题的选材和立意,紧贴社会,紧扣时代,使学生能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使整套试卷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厚植家国情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