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的鲜叶咀嚼
最早期的原始社会人们都是直接摘鲜叶咀嚼食用茶,后来人们把茶叶的鲜叶扔水里煮着喝,就跟现代人们煮菜汤一样。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制作茶的工艺,所以茶叶初期都是这么食用的。
时隔几千年这种食用茶做菜的风俗,就在现代“云南的基诺族”还保留着。它的制作是用刚采的鲜叶,揉碎放在碗里,加少许大蒜,辣椒,盐等配料,再加泉水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2: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
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古人为了长时间保存茶叶用作祭品开始把茶叶晒干,随时取用。而后晒干的茶叶还可以水煮饮喝。直到现代,白茶的工艺也是要晒干,可以这么认为白茶早期工艺没那么成熟的时候就是直接晒干的保存的。而且现代的煮茶其实也是学习春秋时代的煮茶方法。
3唐代-煎茶
到了唐代,饮茶就是一门艺术跟文化,不光茶叶的制作反锁,饮茶也是非常的讲究。
煎茶步骤:
炙zhi=烤茶:
饼茶存放时会吸收一定的水分。烤干才容易逼出茶香。烤茶饼不能通风考,讲究温度,受热均匀,不能太热也不太冷,要不会影响茶的口感质量。烤出蛤蟆背一样的小泡,文火慢烤,直到饼面松开水汽蒸发。
展茶=就是把茶磨成粉。
罗=筛子:
把茶用筛子筛出更细腻的粉。
然后就可以煎茶了=烧水,煮茶
“沸如鱼目,微有声”=第一沸______加入适量盐-调味
“缘边如涌泉连珠”=第二沸______舀出一瓢开水,搅动锅中水,形成水窝,使水沸度均匀。
用茶则取茶末,投入水窝中心,再搅动。
“势若奔涛溅沫”=第三沸______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
这是,茶汤浮沫,汤花。沫多为胜。
陆羽认为要把茶汤煮好,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硬柴。
沾染膻腥的木柴,或含油脂多的,以及朽木之类,都不宜用。
用木炭燃烧的火,称“活火”
唐人的煎茶是一道烦琐的工序,但在这过程中他们是沉醉于一种恬淡,安谧,陶然自得的境界,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陆羽创立了煎茶法,在整个唐代是非常的流行。
4:宋代的点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茶文化发展的局面。
散茶是唐代开始出现的,到了宋代。茶开始走向世俗,民间茶风更普及。并形成了有关的茶礼。
宋人的点茶是从唐人的煎茶,煮茶过渡过来的,而宋代皇室饮茶之风比唐代更盛。
宋代茶叶生产的重心已由长江中下游的湖州,宜兴一带向更南方的福建一带转移。
福建建瓯。北苑生产的龙凤团茶。是专供皇室享用的贡茶。作为贡茶的龙凤团茶及为珍贵,即使朝廷官员也不易得。如蒙皇上赐茶,便是十分恩宠啦。
一代名臣欧阳修被赐了一饼,赐茶的象征意义已大大超过了其经济和实际的使用价值而成为了一种礼遇的标志。
宋代在朝仪中加进了茶礼贵族,在婚嫁中引入了茶礼。在彩礼中也加入了茶,民间婚俗中的下茶礼就是由此而来。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民间有了斗茶。斗茶,乃是宋代茶之特色,斗茶大约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瓯一代,北宋已经非常盛行。
北宋中期后,斗茶逐渐向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自达官贵人,终极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由热衷而著迷。
北宋晚期,上层人士便乐此不疲。
南宋时,人们对斗茶仍有兴趣。
至元代,斗茶已渐衰。到明代则基本绝迹。
5:明代的泡茶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因为制作龙团茶劳民伤财,所以废除。
明代时期人们进贡采摘的都是芽茶,用泉水泡饮,这种饮法其实在唐宋就存在于民间了。早在南宋及元代,民间就喜欢泡散茶,朱元璋的政策正好顺应了民意,而后也推广于宫廷和遍及朝野。
两宋,斗茶消失,散茶取代饼茶。沸水冲泡取代了,唐煮,宋点。饮茶也更简化了。
散茶被定为贡茶后,散茶的加工工艺更加精细,茶叶的外形,内质都有所改善跟提高,各种品类茶加工方法开始形成。
简化了茶的工艺和品饮方法,让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
明初,社会不够安定,使许多文人胸怀大志而无法施展,不得不寂情于山水移情于琴棋书画,而茶正可融合于其中,因此许多明初茶人都是饱学之士。
对于那些不能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人来说,饮茶其实就是用来克制自己的内心不平衡。所以饮茶并非只是浅尝于茶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明代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其自然,在喝茶的时要有仪式感,会焚香净化空气,这样心灵会得到放松。
那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爱喝茶,因此,开创了,文士茶,于前人相比,他们更强调品茶时的自然环境营造审美氛围,这在他们绘画中得到充分反应。
茶引导了明代无数失意政客,落魄文士走向隐逸的道路,是他们生活沙漠中偶逢一憩的绿洲,也是他们精神上的桃源乐土!
到了晚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的追求又有了新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他们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
即-元神
抒发于外者叫做:原体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元神----是茶的精气
元体---是茶的色,香,味。
6:清代的品茶
清代茶文化出现新变化,文士茶文化结束。
结束原因:晚明时期文士的避世,出世倾的影响,而显的纤弱萎靡,影响逐渐缩小。
它的主流:传统文化精神开始转向民间,深入市井,走像世俗。
清代统治者,康熙,乾隆都非常爱喝茶,因此整个上层社会饮茶盛行,上层社会爱喝茶,民间就效仿。
清代茶馆兴隆,遍及各地。茶礼,茶俗发育的更为成熟。礼神祭祖,家居待客,茶成为毕竟的礼仪。
流通领域则更为繁荣。
茶叶更以贸易的方式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市场。
茶进入了商业时代,深入了千家万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古人品茶要求无非包括三个方面:既自然的,人际的,与茶本身的条件。
作为饮料,力求茶质优良。水质纯净,恐怕是最基本的要求啦。任何饮料莫不如此。
但是,品茶却对自然环境,人际关系有相当高的要求。则是它作为一门艺术,一种修养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