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文艺评论丨电视剧“脱虚向实”

文艺评论丨电视剧“脱虚向实”

文艺评论丨电视剧“脱虚向实”比如在民国乱世风云中讲实业济世、金融救国的《光芒》,以抗日为背景却侧重表现后方支持的《烽火抗大》,以及用三代航空人串起中国70年航天工业发展的《

历史题材电视剧概念_电视题材剧历史剧有哪些_历史题材电视剧

细数近年电视剧创作的新趋势,“现实转向”算上关键词之一。之所以如此,一来与流量追逐失效与IP迷信的破除有关,二来与主题创作规划与文学精神复归有关。

具体到今年的电视剧创作,越来越多的剧集在题材上趋实避虚。不少原本不在电视剧选题视野中的历史、现实切面,开始在荧屏上与观众相见。比如在民国乱世风云中讲实业济世、金融救国的《光芒》,以抗日为背景却侧重表现后方支持的《烽火抗大》,以及用三代航空人串起中国70年航天工业发展的《逐梦蓝天》等,都是其中代表。

这些摸着时代脉搏下笔,以历史、现实为据的选题能够脱颖而出、形成规模,自然是好事一桩。但从剧集具体呈现看,选题的现实转向与艺术表达的现实主义复归,却并非总能步调一致。此类电视剧在题材与艺术表达上的偏差,值得深入探讨。

年轻化的迷思

在如今媒介融合的剧集接受环境下,一部剧年轻观众关不关心、认不认可,会对作品的口碑形成和二次传播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充分考虑剧集对年轻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剧工作者的创作自觉。此类从史实和现实原型中取材的剧集也不例外,但对于年轻化表达究竟是什么,如何与严肃题材适配,有些主创却考虑欠周。

追求年轻化表达,塑造青年主角,赋予年轻观众更容易代入的同龄人视角,这自然是捷径一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现实背景下的年轻人,大到集体性格与思维偏好、中到家庭结构与情感模式、小到言行举止与体态习惯,都有所不同。同样是个性张扬,当代年轻人的玩世不恭和战争年代青年人的桀骜不驯,就区别很大。如果主创想当然地合并同类项,把当代青年的生活重心、热议话题乃至语言习惯植入到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青年,甚至是革命战士身上,就难免造成“穿越”感。这也是当下不少题材严肃但表达失准的电视剧在创作上的通病。

追求年轻化表达,更不意味能够脱离历史与现实背景,随意添加爱情的佐料、女性独立的爽感。如今,因为年轻观众们要互动、要表达、要社交,所以部分主创就养成了在情节中埋话题、藏焦虑、戳痛点的创作习惯。但这些技巧在需要现实主义深挖的严肃题材创作中,往往会生出割裂感。本该在斗争与建设主线上发光发热的主角,非要在一见钟情中消耗热情,在多角关系中反复纠缠。不管是富家小姐还是质朴要强的农村女性,都要把女性觉醒的台词挂在嘴边。这非但不能激起话题、戳中痛点,反而容易让情节逻辑脱轨。

这些关于年轻化表达的迷思,归根到底是因为把年轻观众特殊化了。虽然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审美偏好不同,但终极的艺术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有没有活生生地表达一个时代,有没有说真话、演真人。《烽火抗大》中,镜头只要一对准课堂就生动,哪怕是军事地形课上拿窝头、萝卜当教具教等高线的戏,弹幕都好评涌动。可见,只要真字当头,年轻观众并非只爱撒糖与爽感。

传奇套路的惯性

从艺术规律上讲,传奇化与现实主义并非完全对立,但传奇套路就另当别论了。具体到电视剧创作传统中,以民主主义革命为背景的民国剧、抗战剧,和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年代剧,都曾各自发展出了一套求奇、求异的强戏剧性叙事模式。如今,有些剧集在取材上找到了荧屏表达的历史空白、现实断点,但在叙事传统上却不自觉地沿袭了传奇惯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题材的深度挖掘。

比如,以往的传奇剧中习惯塑造身世奇异、经历非凡,能力超群的世俗英雄形象。电视剧《光芒》在塑造男主角程亦治时,也采用了类似手法。他本出身寒微,后因与银行家女儿的联姻迅速进入传统钱业。在钱庄,耳聪目明、长袖善舞的他成长迅速。但很快,他发现了旧钱业的肮脏底细,于是选择走上了创办新银行的道路,也开启了自己金融破浪之旅。剧中的人物塑造并非不精彩,命运辗转并非不曲折,但既然已经铺陈了时代细节,勾画了经济线条发展的云波诡谲,那么让主人公多一些底层磨砺,少一些处境之奇、婚姻之奇是否会更好?这值得我们多加思考。

再比如,传奇剧习惯放大人物关系的戏剧性,大量运用偶然、巧合元素把人物的命运碰撞推向高潮。诚然,我们如今回看历史,常能在细微之处发现大量的戏剧性。但在一段以大干快上为背景,以科研攻关为戏剧主线的故事中,毫无铺垫地把两位主角设计为失散多年的兄妹,是否能够帮助人物塑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在所难免。一位年轻女性因突然丧夫、悲痛欲绝,却因为怀有身孕重拾了生活的勇气,这样的情节具有一定现实代表性。但是否需要像《逐梦蓝天》中那样,把戏剧张力集中到一场投湖自尽的戏中,通过好友冲她喊一句“你怀孕了”这样的极致台词来展现,值得商榷。

向“快”看齐的副作用

随着电视剧观看环境从家庭向个人的转化,如今观众对剧集信息密度、情节强度的要求变高了,电视剧的节奏提速也成了普遍现象。但是快节奏、强情节、多反转的叙事方式,在某些现实题材中是否适用需要仔细考量,其中尺度的把握也是一门学问。

部分严肃题材电视剧的主创,担心历史上真实的转折与矛盾有限,没办法保证情节密度,于是另设类型化支线,提高情节强度。比如在反映抗大筹备、建设与管理、发展的电视剧《烽火抗大》中,便设计了大量的间谍潜伏与甄别的情节。客观上讲,这样的情节铺陈升级了冲突强度,实现了情节节奏的加速。但如果能换个思路,在小历史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实战教学中的小矛盾、小冲突写好,是否会更有味道?

还有一些主创对快节奏、强情节的理解走了极端,不仅人物和人物关系设计得极为复杂,主线情节也飞速推进。这样盲目地向“快”看齐,对人物塑造产生了不小伤害。很多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生动配角,本来有组成群像、侧写时代的潜力,但却因为情节提速沦为了功能人物,突然下线。对于有成长弧光的主角,为提速而提速的主线,也失去了“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的功能。一个关键的性格成长,常在一两句台词的功夫就“想通了”,有时候为了服务于情节发展,甚至出现了性格逻辑“下跳棋”这样的非现实主义表达。

正常的剧集创作生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伴而行,引领之作与娱乐之花各司其职。近年来的问题是,题材的现实转向步伐稳健,但配套的现实主义创作论却慢了半拍。我们不仅期待看见更多取材现实的电视剧,更希望这些好题材能彰显它们应有的荧屏影响力。

作者:卞芸璐(作者为广播电视艺术博士、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上一篇: 蚕丝被的起源.doc
下一篇: 我想知道社保局电话。社保局电话是多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