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某网文后续版(侵删)。。。。一、前边一篇文章解释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说透: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历史的“唯物主义”,他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某网文后续版(侵删)。。。。

一、前边一篇文章解释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说透:

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历史的“唯物主义”,他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原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翻译过来其实就是: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如果我们把这个顺序调换以下,即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其实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唯心主义,即唯物主义的反面。

用这个唯心主义的观点去看历史,其实会发生翻天地福的变化,只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唯心主义的缺陷并不在于他的理论逻辑问题,因为人家虽然坚持意识决定存在,但是人家也不反对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发作用。就好像唯物主义也不敢反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一样。

两者的区别只有一点:强调的顺序不同,一个强调物质第一,一个强调意识第一。

那么仅仅一个顺序的调换,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至于形成了两种在政治上完全对立的哲学观点呢?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阶级斗争。

二、

我们暂时忘记唯物、唯心这两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尝试着用两者的观点去分析一下历史,看看各自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就能明白为什么两者一定是对立的了。

首先唯心主义的意识第一会衍生出那些观点呢?

意识第一,就等于是承认了一个观点:思想推动了历史。由此必然推论出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把这个思路放到整个社会上去,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英雄阶级”创造了历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主义”史观。

比如阿里巴巴,用英雄史观去看,那就是马云先有了创造阿里巴巴的思想意识,然后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开拓市场,最后在他英明的领导之下,这个团队披荆斩棘,战胜无数艰难困苦,终于赢得了市场的胜利,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马云是一个泛指,这里代表的是阿里的领导层,比如创始人、股东,放到社会上是代表资本家,精英阶级。

那么如果这种历史观是成立的,那你就不应该抱怨什么“996福报论”不好了,因为从这个观点去看,“996福报”很合理啊!人家创造阿里巴巴,给你工作机会不就是在恩赐于你,人家又没有强迫你一定要在那里干,也没有求着你去他们公司上班,你完全是主动的,你还有啥可抱怨的?你觉得福报不好,完全随时可以走嘛!

所以大家意识到了吗?这就是意识第一唯心主义真正可怕的地方。

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英雄阶级对另外一个劳动阶级的统治。

相反的,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的观点去看阿里的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呢?

我们会看到,首先是这个社会上存在一个矛盾,即群众有着强烈的便捷购物需求,与购物方式的落后性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

任何一个矛盾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当互联网技术被发掘出来以后,就出现了促使这个矛盾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

这个时候,在矛盾以及条件作用下,就催生出了搭建一个互联网购物平台的意识。

通常持有这种意识的不止一个人,也不止一个团队,这个人活着那个团队的意识是否能够成功的用于改造社会,根本原因是取决于他们的意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他们会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人力去把他们的意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必然经历很多困难(即主客观不符),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或早或晚,会有一个团队或者个人取得成功,而这个团队里必然也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的思想往往更符合实际,也往往更具有预见性。在阿里巴巴,这个领袖就是马云。

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这就是阿里巴巴的历史。

从这个历史观出发,那就不是马云创造了阿里,而是社会矛盾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那个历史时期,由马云带领一批程序员、产品经理、销售、客服以及行政等团队力量,他们运用公有的社会资源,创造了一个网络购物平台。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群众在创造历史,我们承认领袖的伟大作用,肯定领袖的历史地位,但是绝不承认是领袖、英雄们在创造历史。

所以,所谓的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争论,不是理论逻辑的争论,背后的根源是连个阶级的斗争。争论的核心是到底是谁在创造历史。

如果你坚持唯心主义的意识第一,那么久不要抱怨福报之类的言论,毕竟是靠着伟人赏口饭吃,也不要觉得恩赐观点是在侮辱人了。

反之,如果我们坚持唯物史观,那么属于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去争取。

甚至为了整体的发展,无产阶级可以暂时性的放弃一部分利益,事实上,也确实这么做了。

社会主义国家,都承认了多少年的资本剥削了?这是无产阶级做出的伟大的牺牲,但是如果想要把剥削合理化,那是不是就有点丧尽天良了!

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现实的情况是,无数的人都声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因为我们的政治课本就是那么教育我们的。

然而我们很多人真正用于观察这个社会现象的历史观,却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这不怪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活动中,就自然容易衍生出什么样的历史观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用这种历史观看问题,是不对的。

阿里的例子中,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很多,大家理解起第二种观点比较抽象,因为我们就处于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例子换一下,可能就没有那么抽象了。

我们可以把毛泽东领导革命的那段历史拿出来看,那就很容易看明白了。

如果持唯心主义观点,那就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靠着他卓越的智慧,超凡的思想,带领革命同志,人民军队,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以后的抗美援朝一系列作战,战胜了艰难险阻,最后靠着毛泽东和党的英雄们创造了新中国。

但是如果持有唯物主义观点,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那近百年的屈辱史中,始终存在着尖锐的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的驱使下,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无数的救亡图存运动,期间,无数的革命志士、爱国英雄们牺牲了,他们用鲜血推动历史更快的前几,最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大家发现只有社会主义更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于是中国共产党出现了。

这个党经过无数失败和挫折,最后诞生了他们的领袖,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带领革命同志,发动群众,领导中国共产党,也领导劳动群众,大家一起战胜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最后成立了新中国,

所以他领导的战争叫做人民战争,他领导的军队叫做人民军队,他坚持的理念,是为人民服务。

这不是空喊口号,封建主义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失败,不是哪一个军队,哪一个党派就能把功劳全占了的。

他们在战争层面的失败,归根结底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点稍微熟悉点革命战争的人都不敢否认。

我们当然承认领袖的伟大历史作用。也承认军队干部的特殊作用,但是绝对不承认是他们创造了历史。

所以为什么当有人喊出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立刻要喊一句:人民万岁。

这不是客套或者谦虚的问题。这是坚持英雄史观还是坚持群众史观的问题。

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得清,因为是过去的事情,历史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这么分析的。

可是一旦到了生活里,我们可能就未必能看得清楚了。

四。

既然是阶级斗争,那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群众史观自然有利于他们阶级,而英雄史观自然有利于资产阶级。那你凭啥说唯物史观更先进了,不过是各自未来自己阶级的利益做辩护罢了。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次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了。再简单重复一下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催生出严重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就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扩大,导致商品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最后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工厂破产,群众失业,最后造成社会的动乱,乃至发生毁灭性战争。

这种矛盾可以延缓,或许会转移,但是它绝对不会消失,因此唯心史观必然走向破产,唯物主义最后必将走向胜利。

阶级斗争的背后,是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

(全文完)

小感:

阶级斗争阐述的比较透彻了,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谁创造的问题,但就目前来说核心的问题其实是下一点:分配。

在这个框架下,生产的参与者们那个拿的更多就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人的贪欲是无限制的,拿的多的想要的更多,拿的少的也想要更多,在现行体制下,决定谁拳头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组织力。那些松散的、不能够团结就在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而那些组织性强,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多的就处于优势地位,社会制度就是围绕分配而形成的契约。

这么看貌似只要现在弱势地位的底层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够获得胜利,这要组织这么多人的难度也是指数级上升的,如果外部压力不能够达到一定限度是完不成了的, 这样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拉扯一百多年而从来没有分出胜负的原因。

虽然因为资本的逐利属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唯物史观的康庄大道似乎非常宽阔,但是,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都是曲折的螺旋式发展的。也许人类自己把自己的社会锁死在这个阶段,也许也能冲破枷锁,诞生新的分配理论,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站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力量很弱小,组织性很差,曾经带领大家屠恶龙的少年在演变成恶龙的道路上积重难返,而且出现了新的强大敌人——人工智能,在智能时代的围剿下,在以后也会逐步丧失再次凝聚力量的机会,这个阶级甚至会逐步的堕落、塌陷,乃至消亡。

新的阶级斗争的内涵是什么,我想我们暂时还想不了那么远,现在最首要的是要想办法抓住无产阶级荣光的余晖,尽可能多挣扎一些权利,为保卫劳动者最后的尊严尽最后的绵薄之力。

上一篇: 淘宝 | 内置比价历史价格功能!快速查询商品历史价格!
下一篇: 淘宝历史价格在哪里看?哪些软件能查价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