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科学对待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

科学对待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

科学对待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大家集中谈到一点,就是讲话在科学评价历史人物、郑重对待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方面,全面深刻,客观公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讲话在坚持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党的历史作了新的高度概括。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1981年通过的历史决议,是对党的历史深入研究的结果,体现了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在指导历史决议起草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历史决议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作了彻底否定,明确指出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历史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在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和功过的基础上,我们党根据实际和历史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作了高度评价,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同时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在于他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所作的一次新的重申,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和现实针对性。这与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论断,是一以贯之的。

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从它的历史形态去观察,一切都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懂得对立和统一的法则,对过去和今天进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分析。在新旧事物之间,既要看到它们的区别和矛盾,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和承续,忽略了任何一面,都将是对历史的背离和歪曲。

用历史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人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的,要把历史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其次,要把历史人物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价。既指出前人的历史局限性,又不苛求前人。再次,要具体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要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不应该概念化,并注意防止个人情绪和好恶的支配。在评价分析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时候,既要承认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更要看到当时复杂的国内国际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比如,当时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经验可以遵循的现实境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外部环境、长期封建主义影响的历史文化传统等,都是造成失误和错误的重要客观因素。因此,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是历史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也是我们进行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评价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应采取郑重的态度。

讲话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是一个符合历史事实的全面准确的判断。

事实正是如此。对于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党并不讳言,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并以之为鉴,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郑重态度。

对于在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毛泽东同志本人在世时曾主动承担责任。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自我批评,就几年来工作中的失误承担了直接的和间接的领导责任。他同时强调指出,有了错误,不应当怕。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些话,科学指明了对待真理和错误应有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失误和错误,不断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得到群众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所言:“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支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以史为鉴,着眼于未来,更好前进。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更替的真实记录。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不能任人打扮。我国五千年从未间断的文明史,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和自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座巨大而宝贵的精神宝库,蕴藏着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正能量。

领袖人物是推动历史变革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但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著名的“窑洞对”,到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再到邓小平同志说“联产承包是农民提出来的,乡镇企业也是群众创造的”,无一不深刻反映了这个真理。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观察,90多年来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史为鉴,着眼于未来,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执笔人:李庆刚)

上一篇: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初探.doc
下一篇: 如何科学认识历史人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