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很好,但研究方向不符,建议联系别的老师
2⃣️有意向学生了
3⃣️欢迎报考,就没了
4⃣️报的人很多,建议你也联系联系别的
5⃣️让你再介绍一下自己,想多了解你
6⃣️回复的很用心,对你做出了一些评价,甚至还给你的硕士论文以及博士选题提了些建议
以上的情况我都遇到过。前两种情况就赶快放弃吧!不要给自己增添烦恼。3⃣️4⃣️种情况很有讲究,博士申请其实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养鱼的过程,这么回复你是在观望你,导师也需要面子嘛。虽然回复很短,但并不代表竞争真的很大。毕竟求学也需要勇敢一些,轻易放弃,就是给别人机会。我的导师回复的就是第4⃣️种,但我还是报了他,然后在报名截止后没多久,他就主动给我打了电话还加了微信,后来我知道报他的过审学生只有两个人,但报名的有多少就不清楚了,可能真的有很多但没过审吧。
第5⃣️6⃣️种情况就不用解释了,说明你希望很大,认真回复,准备材料,等着复试就行了。因为我导师诚意满满,后面回复我5⃣️6⃣️种情况的导师我就含泪鸽了
四、研究成果
前面提到,研究成果不只是发表的论文,你可以不发表文章,但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积累下来的东西,而且很多学校并不要求非得发文章,越是顶尖的学校越不需要(复旦除外,它要文章,但也不用是核心)这个可以是你翻译的外文文献,参与过的项目,为写论文而搜集的基础研究材料整理,你投出去的但没中的文章。这些东西都在你第一次联系导师的时候就打包成邮箱附件一块发过去,让导师看到你是有做研究的潜力的。
硕士期间,我翻译了一篇日语文章11000多字;下过两次工地;参与了两个项目;写了四篇文章,投出去都没中,但有三篇投到三个会议都收到参会邀请了,不过因为疫情都取消了,四舍五入等于没参加(裂开)。这些在我联系导师的时候,我都发过去了。
其实说白了,申请博士就是导师看你有没有做研究的潜力,毕竟每年博士三分之二的延毕率着实让人害怕,如果什么都没有,怎么让导师相信你能安全(身心上和物理上)的毕业呢!
五、申请材料
每个学校的申请材料都大差不差,包含:
1⃣️英语成绩证明
2⃣️在校课程成绩证明(有些学校本硕的都需要,尽早联系本科学校调档)
3⃣️本硕学历学位证书扫描、复印件
4⃣️专家推家信两份(注意报考学院要求的专家职称,有的副高就行,有的必须两封是正高)
5⃣️研究成果
6⃣️报名表
7⃣️博士选题研究综述(和开题报告差不多,要认真写,这个很有可能成为你翻盘的机会,有些学校还会让学生写自己硕论的概述)
8⃣️政治品德鉴定表
这些材料最好按照每个学校的要求,单独成份整理,有很多需要学院签字盖章的东西,最好毕其功于一役,不然来来回回的跑会把人搞疯掉。
六、申请时间
大部分学校的报名时间都在十二月份左右。(清华除外,它八月底就面试完了)
如果想在后期比较轻松的应付以上那些事情,硕士论文初稿最好能在研二暑假的七月份就完成,这样不论你之后是申博,还是找工作,还是考编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了,如果这个时候初稿没写完,毕业的压力会一直压在心头,什么事也做不好。而且初稿没写完,怎么在申请材料中写自己的硕论概述呢?把初稿写完论文的事就不用再考虑了,来年开学再好好改吧,论文这个东西,答辩没有通过就得一直改。去年我是六月底完成了初稿之后一直到来年三月我都没再点开过那个文档,博士复试完了,才重新打开开始改。
七、复试形式
因为我看到有些小伙办对复试有没有笔试有些疑问,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吧。
博士申请的分数构成是这样的:申请材料+笔试成绩+面试成绩,面试成绩一半占大头。所以笔试一般学校都会有的,大多占分成百分之三十左右吧,而且给出的题目不会像考研那么细,一半是关于专业的宏观大题,好好看看专业书,不怕没东西可写,只怕时间不够用。所以笔试并不需要太担心,重要的是面试,好好了解学院博导的研究方向,认真准备自己的博士研究综述,要在面试的过程中有干货能讲出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