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笔记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笔记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笔记①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读到理解。②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③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①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读到理解。

②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③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为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丰富内涵:

①伟大创造精神;

②伟大奋斗精神;

③伟大团结精神:

④伟大梦想精神。

14.✅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P74

①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②激发创造创新的精神动力。

③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15.爱国主义四个方面基本内涵的理解P75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骨肉同胞之爱反映了对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体现为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传承和发扬。

④爱自己的国家。国家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基本屏障和坚实依托,个体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这也是最深刻的爱国理由。

16.✅为什么说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理论一致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P78-79

①我们爱的“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②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③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在认识上深刻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更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17.✅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理解P80-84

①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

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③“通则强、分必乱。”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18.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P89

①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②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19.如何理解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P88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竞争程度没有减弱,一定程度上还强化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全球化,更不意味着政治一体化,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20.✅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P96-99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①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②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③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①夯实创新基础。

②培养创新思维。

③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四章 核心价值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有哪些P10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涉及的是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

23.如何理解民主、自由、平等、公正 P105、P106、P107

民主指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由别人做主,也不是是由少数人作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没有门槛,不受财产、地位、民族、性别、宗教等因素限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是广泛的民主,绝不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是高效的民主,既真切全面地反映人民意愿,又致力于尽快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是丰富的民主,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

是实实在在的平等,不是落在法律文本上的“形式上的平等”;

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更是兼顾结果的公正,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

24.为什么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P112-115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政治)

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文化)

③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社会)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特性人民性的理解P120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的落脚点。

在经济建设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在政治建设上,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人民是文化事业的主体,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社会发展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第五章 道德观

26.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层次性的理解P142-144

①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必要时做出牺牲。

③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集体主义的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即时时处处为集体利益着想,并甘愿为集体牺牲一切。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即自觉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27.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145-148

①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③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⑤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8.✅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P153-156

主要内容: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③树立社会新风,建立人际关系。

④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

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④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9.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

30.理解道德修养的五种代表性的方法P175

学思并重,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

省察克治,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和克服;

慎独自律,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

知行合一,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积善成德,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第六章 法治观

31.理解法律的含义与特征P180-182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2.法的社会作用P186

经济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政治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建设方面,我国法律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社会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确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法律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3.理解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P187-189

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便放力或权利以及履行职责或义务的活动。

3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P193-197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196

第一,它可以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从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它鲜明地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从而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

第三,它鲜明地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有利于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第四,它要求人人都严格依法办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6.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P197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环境;又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37.✅理解宪法根本法地位P211-212

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④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38.宪法宣誓的主体是谁?

宪法宣誓制度规定的宪法宣誓的主体: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上一篇: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最“接地气”的民生护航者来了!
下一篇: 深刻认识和把握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