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各自在哪一年写成,各自在他什么样的年纪写成,这个没有具体去了解。但是金庸小说大部分都已看过,里面表达的一些思想,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金庸思想的整个变化历程。
一开始的书剑恩仇录没有表达出特别的个人思想,但是类似金庸的尝试之作,里面水浒传的痕迹很重。那时候应该是游戏制作,而且可能也是为了报纸的销量才写的吧,也许并没有灌入太多的个人情感,最起码我没有明显看出来。
表现比较明显的第一部是笑傲江湖。这个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发生在66年至76年,那中间当时大陆发生了什怎么样的事情应该全球共知。这部小说的政治寓意非常浓厚。左冷禅岳不群,东方不败任我行,其实这部小说很有点动物庄园的味道,只不过以不同的形式来展现。
然后第二部感觉特别强烈的是连城诀,侠客行当中几乎没有一个好人,一个比一个可怕,一个比一个狠毒。这时候的金庸,我相信他应该是处在一种极度的对这个世界充满憎恶的情绪当中,所以几乎写不出一个好人,唯一的主角也是一个实实在在老实的近乎愚蠢的角色。
第三部这是侠客行,侠客行当中,善恶惩罚使以及侠客岛上的种种,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联想到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当中的那一群猪?侠客岛上的秘密最后被一个大字不识的石破天给识破,这是否代表一定意义呢?苏东坡说人生十字忧患死,这这部小说里面多少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其实智慧和知识之间并没有关联。或者说对于更多愚蠢的人来说,知识反而会成为禁锢心灵,蒙蔽智慧的枷锁。侠客行在金庸小说中似乎名气不是特别大,电视剧拍得反响也不是特别强烈,但是这部小说表现的主题很明显,他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问题,我是谁?同样一个人,石破天和石中玉得到的社会上,对他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而第四部就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金庸塑造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我相信当时他的心里应该是处于一种极度悲观绝望的状态。用佛家的说,大概是求不得之苦,在这里得到最明显的表现。虚竹想求佛求而不得,段誉爱慕王语嫣求而不得,慕容复想要复国求而不得。而最大的男主角,乔峰就更不用说了,乔峰和萧峰谁是他,他又是谁,汉人还是契丹人,纵然武学奇人,天纵英才最终却也是没有容身之地,自杀以谢天下。
而最后就是鹿鼎记。这一部小说到底能不能归为武侠小说好像还值得商榷一下。韦小宝出生妓院,父亲是谁不知道,从小在这个社会最底层,最肮脏,最邪恶的一个地方长大。一身痞气,儒家社会所倡导的仁义道德,他压根不知道是何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堪称地痞流氓的无赖,却是黑白两道通吃。在朝堂他是康熙近臣并且深得的康熙信赖,一路扶摇直上;在野他是陈近南的徒弟,是红花会总舵主。朝廷官员对他俯首称臣,江湖侠客对他顶礼膜拜。真正的人才是在黑白之间游刃有余,到鹿鼎记这里,金庸想必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善恶的概念分歧,“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为不善矣。”相信写完鹿鼎记的金庸不说已经达到道德经的境界,但是也已经接近了。
曾经看金庸的小说,感觉不过如此,因为连载的原因,文笔上有些地方很是粗糙。现在回头来想想,其实十几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庸的思想变化过程,而他又能够把这种思想用小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厉害之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