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当代内卷现象之严重,亦是前所未有。而最近,一种代表低消费、低欲望的理念开始登上舞台,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躺平。
那么何为躺平,如果下个简单的定义:躺平是一种在内卷现象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青年人选择主动降低物质欲望、降低生活成本的一种类似于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
事实上,这种理念并非近年才凭空出现,如果寻根溯源,我们最早可以找到老、庄头上,亦可在甘地的思想中瞥见一点它的影子,在近现代泡沫经济下的美、日等国家,这种理念更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而现在这种理念开始在我们身边流行,是好是坏,我们还无从定夺。
《宣言》的应用尚且“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我们当今的社会不同于古代,更不同于印、美、日,躺平最终会将我们带往何处,亦或是这一理念是会继续流行还是无声消亡,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断定结果。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对躺平现象的猛烈抨击与批判便显得尤为可笑了。
在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中,完全将躺平和懒惰画了等号,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年轻人为自己不上进所找的借口,这些无聊的说教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何不食肉糜。
如果把这些大笔杆子们扔到底层去历练一番,真想看看他们是否还能像这般坐在象牙塔里夸夸其谈。
如果穿越回去把年轻时的他们拽过来,真想看看过去的他们会不会把现在的他们骂的狗血喷头
象牙塔中的学者总是在疾呼:年轻人要奋斗啊!
而在他们为年轻人的懒惰而咬牙切齿时,却从来不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奋斗。
从社会现象推知社会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怕是老祖宗几百年前就教过我们的道理。
为什么几年前还在镜头前满嘴鸡汤、谈笑风生,人们争相叫爸爸的马云现在已是人人喊打的吸血鬼?
为什么早些年还被人们骂得一无是处,简直成了千古罪人的教员现在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时代变了,我的资本家大人。
那些靠裁员来逼迫员工竞争的烂招不再好用了;
那些靠房价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烂招不再好用了!
你们卷吧,随意卷,我不干了还不行吗?
房价涨吧,随意涨,我不买了还不行吗?
躺平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底层人民无声亦是无奈的抗争。而且也未尝不是推动变革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二孩政策已经全面开放,我们的人口出生率却还在持续走低?
在内卷现象如此之严重的当下,年轻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解决,且不说一个孩子意味着多少投入,多少负担,试问他们有什么理由要一个孩子和自己一样过这种艰难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年轻人认清了现实,发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不是自己与人民的富足,而不过是在为资本家的宫殿添砖加瓦。
如果有一天年轻人发现年少轻狂时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是那般的不堪一击,再多的奋斗也无法打破固化的阶级。
那你又能拿什么骗他们去奋斗?
资本家的鸡汤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
资本家的鸡汤反倒是毒,麻痹了我们的神经,掩盖了存在的问题,饮鸩不能止渴,病入膏肓再寻扁鹊就太晚了。
躺平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社会流动性的下降乃至缺失。
而社会流动性恰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
为什么苏联(俄)建国初十几年的工业化,便把原本沙俄这个“帝国主义中最弱的一环”变成了欧洲第一工业强国?
为什么苏联(俄)三十年的发展,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还建立了一系列福利制度,却能在群狼环绕中站稳脚根,甚至在二战中打跨了四十余天便灭亡了“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德国,在二战后更是与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比肩?
而又是什么使这个千万大军都没能毁灭的联盟在短短几代人手中便轰然倒塌?
这中间差了什么,差的只是一个固化的社会。
前事无忘,后事之师。
先辈们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
如果真的想遏制躺平之风,肉食者所应做的,该是改善社会的流动性,让年轻人有更多上升的渠道,让年轻人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看到理想并非遥不可及。
而不是一味的高呼“躺平可耻,年轻人要奋斗啊!”
正如先生所言“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很遗憾,先生的话在今天依旧适用。
最后,还是把马克思年轻时的名言留给大家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将我们压垮,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的存在下去,但是他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愿山花烂漫时,每个躺平者的心,都能被重新燃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