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梳理高考真题的时候发现,高考历史试卷关于“百家争鸣”的考查形式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所以简单谈一下。
先来看一下目前看到的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中,是怎么考查“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的。
【2021高考历史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从题目来看,本题是将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对比考查,然后设问的是他俩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2021高考历史天津卷,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
从题目来看,本题是将孔子和韩非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考查,然后问他俩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2021高考历史山东卷,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从题目来看,本题是将儒家和墨家的思想进行对比,然后问这两家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综合三道题来看,2021年的高考历史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考查先秦时期思想家或者思想派别的共同点。而之前(近五年)高考历史试卷中考查百家争鸣的时候,多是单独考查,当然个别时候也有对比考查的。我们来看一下。
综合考查两种思想或者思想派别的,出现在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卷中,这种考查方式跟2021年高考历史对百家争鸣的考查方式高度相似。
【2020高考历史山东卷,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本题考查的就是儒家的孟子和法家的韩非子思想的共同点。
其余单独考查某一个思想或者思想派别的,主要出现在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卷、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2018年浙江卷、2017年浙江卷、2017年江苏卷。
【2020高考历史江苏卷,2】
【2018高考历史全国1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年高考历史浙江11月】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年高考历史浙江4月】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7年高考历史浙江11月】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虽然我们不能由此就义无反顾地认定今后的高考历史试卷中都会以对比先秦思想或者思想家共同点的方式考查“百家争鸣”,但是既然从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卷开始,对比共同点受到高考历史试卷的青睐,那么我还是建议备考的小伙伴,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多关注一下这方面。
小伙伴们在平时的复习中,以前多是列表对比各家思想的不同点,而现今出现了新的考查趋势,所以不管是背诵先秦思想的时候,还是解答相关试题的时候,都要重点关注一下思想的共同点。
当然了,从目前看到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对“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多为选择题的形式,所以小伙伴们也犯不着因为这种变化而过于烦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