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把虚无历史人物作为其重要策略。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形而上学为思维方法,从抽象人性论等层面集中虚无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党的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虚无历史人物,主要与历史虚无主义者自身的政治目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的象征性意义有着密切联系。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危害,包括歪曲、颠覆人民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正确认知,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动摇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历史记忆
当前我国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打着“进行学术研究”“还原历史真相”“重新评价历史”等旗号,但它并非是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一种具有极强迷惑性的政治思潮。习近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有针对性地放大“瞳孔”,到处猎寻可以攻击的领域与目标,其中就包括虚无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较大作用且留有明显印迹的人物。按其活动性质可分为正面历史人物和反面历史人物,前者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后者是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是组成历史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历史的推移与沉淀,其已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与认知中,而是承载着历史赋予诸多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揭示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的策略,分析其虚无历史人物的动因,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与原则问题。
一虚无历史人物的主要策略
所谓虚无,是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现实利益需要,有选择性及针对性地歪曲、夸大或缩小、甚至否定对象。正如有学者指出:“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2]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达到虚无历史人物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在历史观上,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夸大历史人物选择的偶然性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本质和基础,否定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客观规律性与必然性,主张个别历史人物及其动机决定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在面临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历史人物的选择可能出现不一样的历史结果。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假设如果没有袁世凯出卖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中国就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不是毛泽东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义主义革命,而是坚持奉行亲美政策的蒋介石来领导中国的革命,我们就有可能搭上欧美顺风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有可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是不是能这样呢?
恩格斯曾指出唯心史观的弊端,认为唯心史观看到人类社会发展史与自然进化史的差异性,即社会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3] 253。但是,正是这种认识却限制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视野,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历史发展的表面现象上,而没有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发展的思想动因背后的物质动因。由此,唯心史观认为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是人们的思想动机,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动机与意志,从而陷入英雄史观。在唯心史观失足的地方,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革命性变革,创立了科学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没有停留在历史人物动机表面现象上,而是深入到思想动因背后的物质生产方式,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交往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社会在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有规律地前进,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唯物史观虽然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但认为人不是在规律面前毫无作为,而是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当然,人们的任何历史选择活动只有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方向,才会达到自己需要的客观效果,否则就会遭到失败。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而是以唯心史观为指导,因而看不到改良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看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新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必然性结果。历史虚无主义夸大历史人物选择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诱导人们相信他们所希冀的历史人物的历史选择会带来更好的历史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否定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意在把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归结为偶然现象,从而为重新选择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提供一种历史理论依据”[4]。可是,他们忘了历史不能假设。
(二)在方法论上,采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虚无历史人物
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决定了什么样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基础,就不可避免地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对待历史人物研究与评价。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典型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中生有。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虚无历史人物,在无法篡改已经是公认事实的情况下,会有意捏造自己需要的“事实”。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声称毛泽东打仗全靠情报和阴谋权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指导原则不是他提出的……《实践论》、《矛盾论》是抄袭之作”[5];污蔑“刘胡兰是乡亲们铡死的”“雷锋日记是伪造的”等。
其次,断章取义。历史虚无主义者不顾历史资料的整体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只根据自己的立场需要,片面地选择历史细节材料,孤立地加以解读。如英籍华人张戎及其丈夫片面摘取毛泽东1958年关于压缩工农业生产指标问题时所讲的话,即“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6]439,而污蔑毛泽东只关心生产指标是否达到,不在乎人死多死少。事实上,毛泽东恰恰是担心如果指标不断提高,就会造成死亡人数增多,因而是不鼓励盲目提高指标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毛泽东说这句话的前提条件和全文逻辑,片面提取资料,主观臆断,故意抹黑和歪曲毛泽东。
再次,本末倒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处于矛盾次要方面的个人缺点而遮蔽其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历史功绩,并以此全面否定历史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睁大眼睛寻找英雄人物身上的瑕疵,对其大肆渲染,但对他们主要的历史功绩进行选择性失明。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无限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无视他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极力抹黑和妖魔化毛泽东,这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做法意在给我们党和国家抹黑。
最后,颠倒黑白。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反思历史”“重新评价历史”为噱头,根据目前一些人存在的“猎奇”心理特点,对业已定案和公认的历史人物干脆直接进行黑白颠倒。他们极力丑化和抹黑近代以来的正面历史人物,比如宣扬“刘胡兰是红军连长的小三”,或者“董存瑞之所以牺牲是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据统计,历史虚无主义者几乎把我们教科书所歌颂的近代以来的革命英雄人物进行了全盘抹黑,对历史反面人物如慈禧、汪精卫等则大加追捧和美化。
(三)在价值观上,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虚无历史人物的价值选择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135人的本质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而存在,因而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关系去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把抽象人性观作为价值评判依据来虚无历史人物的价值抉择。
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人性关怀的旗号,实则脱离人的社会性来质疑和否定历史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作出的价值选择。比如,他们攻击“革命英雄邱少云被火烧是杜撰的,原因是这违背生理常识,他不可能在强烈的刺激下,保持一动不动”[8]。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也分化着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有境界高下之分。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从人的社会性而单纯从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出发去考察人的行为,就不可能对历史人物的价值选择给予正确认识。因此他们感受不到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在特殊革命年代形成的崇高追求与信仰,也无法理解英雄人物视革命事业高于个人生命以及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选择牺牲自己的壮举。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把历史人物与普通人物简单类比,以为普通人做不到或自己做不到的,历史人物也就做不到。黑格尔曾说,“仆从眼中无英雄”“但是那不是因为英雄不是英雄,而是因为仆从只是仆从”[9]29。历史虚无主义者只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狭隘视野来看英雄人物,当然看不到其伟大之处。
二虚无历史人物的动因
通常来说,某种社会政治现象的发生与行为主体的内在利益诉求及特定外在环境约束有着因果关联。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在历史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等层面虚无历史人物,与历史虚无主义者自身的政治目的、当前国际与国内环境变迁、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的象征性意义有关。
(一)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是根本动因
从根本上说,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沉渣泛起,是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的,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达到西化、分化、弱化中国及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尖锐化和明朗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且随着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无产阶级将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因此资产阶级政客害怕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于是,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政权那一刻起,他们就把主要矛头对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准无产阶级政权及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论证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武斗不行,就来文斗;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手段均有派上用场。从早期阻碍国际工人运动、扼杀巴黎公社政权,到对苏联成功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表现。
苏东剧变以后,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指向中国。但令西方国家失望的是,中国不仅没有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中像苏联一样垮台,反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繁荣富强,愈加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于是他们在中国掀起新一波的和平演变思潮,目的是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甚至推翻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西方敌对势力及其在华代理人借助历史虚无主义来虚无历史人物这一有力工具,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宣传。应该说,在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整个较量过程中,都有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的身影出现,只是随着形势变化,虚无的具体手段有所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只要阶级和意识形态斗争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就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二)利用国际国内环境加速实现其政治目的是重要动因
历史虚无主义总在寻找适合的土壤,一旦条件成熟,就生根发芽、疯狂滋长。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重新泛起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强东弱的国际大环境是分不开的。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急转直下,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思想的变化和走向。人们在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难免出现许多疑惑,忧虑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历史虚无主义瞄准这一变化,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兴风作浪。他们继续不断虚无苏联的历史,丑化斯大林形象,污蔑苏联共产党,否定马克思主义,制造“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妄图动摇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误导人们思想转向。此外,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虚无斯大林等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使他们更青睐这一手段,陶醉在胜利喜悦中的他们,在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中,想故伎重演,妄想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施行更全面、更隐蔽、更“精致”的虚无,以使中国步苏联的后尘。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能够重新泛起,虽与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这个背景有关。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如分配问题、民生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凸显出来。当这些矛盾表现激烈时,弱势方易出现对社会、对政府甚至对党的不满情绪,容易接受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些极具迷惑性的错误观点,甚至助其传播负面言论。基于这种现实变化,历史虚无主义立刻跳出来,不断放大改革中的问题,抹黑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形象,搬出他们认可的反面人物,虚无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虚无,实际上隐藏着他们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观,即经济上否定公有制、鼓吹全部私有化;政治上否定我国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鼓吹多党制和议会制;意识形态上鼓吹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通过这种自由化改革观的鼓动与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者妄图扭转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虚无历史人物的历史价值是直接动因
古语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虚无历史人物本身是表面现象,虚无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才是实质问题。历史人物随着历史的沉淀,他们已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首先,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着人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历史人物往往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他们的一言一行,颇受世人好奇与关注,历史上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均与他们有关。人们对特定时代的了解往往是从历史人物开始的,对特定历史时代的记忆与情感,也往往附着在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迹上。因此,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意在虚化掉人们的历史记忆、历史情感和正确历史认知。
其次,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着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历史人物因其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显著地位和鲜明个性,被历史所记忆,存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符号。提到这些历史人物,人们脑海里立刻就联想起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如说到岳飞,人们自然会想到“精忠报国”;提到秦桧,就会想到“卖国求荣”;提起雷锋,就会想起“无私奉献”;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为人民服务”等。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意在虚无他们身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最后,历史人物中的政治领袖人物,往往是政党形象最集中代表,是形成政党认同的重要资源,也是历史虚无主义选择虚无对象的重中之重。政治领袖人物是政党及其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和策划者,是整个政党的核心。他们不仅对本党成员具有巨大号召力,对普通大众也具有极强影响力。普通大众通过政治领袖人物的言行形成对该政党的印象,判断他所代表的政党价值取向,进而决定对该政党的认知、情感与评价。[10]历史虚无主义正是看中了政治领袖人物的特殊身份,从而把他们作为重点虚无对象,目的是通过虚无政党领袖而否定其所代表的政党领导地位。
三虚无历史人物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基础、以形而上学为其思维方法,从抽象人性论出发来虚无历史人物,这就决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在价值层面上具有反人民性和现实破坏性,包括歪曲和颠覆国民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正确认知、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动摇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一)歪曲和颠覆国民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正确认知
清代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11]22。历史记忆体现着人类的一种文明自觉,能为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历史记忆影响着历史认知,塑造着历史认同,历史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正是看到历史记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于是通过虚无与历史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来解构、歪曲人们原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历史认知。
有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认知,错误的历史记忆必然会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历史虚无主义随意虚无历史人物,意在肢解、歪曲和否定跟中国共产党一切有关的历史记忆与认知。如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意在引导人们形成一种改良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更适合中国近代国情需要的错误历史认知;歪曲和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史,意在引导人们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一种错误历史选择的历史认知。如果无视历史虚无主义这一企图,任其发展下去,那么会使人们对原有的历史产生信任危机,误导人们对本民族的发展形成错误的历史观,甚至对共产党奋斗历史采取轻蔑和否定的态度,会让人们失去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会质疑现实存在的历史依据,更不要说从中获取历史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二)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维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核心价值观,从而构成该民族、国家的文化内核与灵魂。每一个载入历史史册的历史人物,随着历史的推移,都会演化成一个个具有价值意义的符号。这些符号经过历史的筛选、过滤、沉淀,最终会构成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其中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其英雄事迹“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凝聚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内容”[12]。他们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一代代的中国人都是在谭嗣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熏陶下,了解到我们民族与国家是如何顽强不屈地奋斗与抗争、英雄人物是如何地前赴后继与英勇无畏。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与事迹,激发了一代代人的民族认同感、政治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极力抹黑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只会抬高反面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如此下去,历史虚无主义会导致人们价值观混乱、是非不分,进而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历史付出巨大代价,经过漫长求索才得到的基本的是非之辩、善恶之分、美丑之心,也统统混淆了界限、失去了意义。”[13]人们会在不自觉中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疏离感,甚至会产生排斥和否定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一旦被否定,美好和丑恶被颠倒,人们的精神就会被摧毁,民族、国家的价值支撑就会塌陷,民族尊严感、爱国情感等也会随之受损。
(三)动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虽然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历史人物很多,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即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经过精挑细选的,均与中国共产党有密切关联。凡是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前进的历史人物,历史虚无主义就进行抹黑和丑化;反之,则进行肯定和美化。通过虚无历史人物本身,集中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逻辑和社会意义,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最终会影响到党执政的根基,使人们质疑党执政的合法性,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一动摇,近则导致社会不稳定,远则可能导致国将不国。
在苏联历史上,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下,一度大行其道。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历史虚无主义就借助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从而带给人们思想混乱的契机,迅速将一些关于丑化斯大林的禁书、文献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输送到苏联,并制造各种反社会主义制度的小册子在苏联到处流传,导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更加混乱,人们对苏联共产党失去信任,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心,最后经过戈尔巴乔夫发酵,直接诱发了苏联解体。正如习近平所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4]113历史虚无主义者妄想让历史进一步在中国重演,于是迅速把矛头指向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有关的一切历史人物。
四结语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把虚无历史人物视为是新形势下实施“和平演变”的重要战略手段,堪称是深入我国的“第五纵队”。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的本质,不要被它的假象所迷惑,对其要保持高度警惕之心,不能错把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当作是饭后闲来无事的谈资与娱乐。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历史虚无主义就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会随着时代变化,变着花样对我国历史人物进行虚无。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同时,特别要维护好网络生态、坚持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感召力,不断强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历史和唯物史观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更有定力、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