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则新闻火了,天津津南区一女教师对学生的侮辱录音曝光,此事上了热搜,今年是辛亥革命纪念110周年,笔者谈到这些并非无的放矢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网络上诸如此类毁三观的事情不少,然而究其原因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层次分析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无通史则无以正史观,史观不正则无以正三观,然而无论是最近的女教师事件也好,还是某微博博主侮辱英烈也好,其背后都深刻体现出了四个字,名曰三观不正,一个人民教师,一个是法律学硕士,可见此类人拥有着比很多劳动人民都有较高的学历,却说出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语
为什么?这些群体都集中在了中高层知识分子身上,却并不见得思想觉悟和信仰比一般劳动大众要强,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特点就是爱憎分明,从本质上看,这些行为的动因无非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个人经历和心理动因。然而个人心理动因在前两者面前很难说是主要矛盾,究其根本,在这些少数人身上体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问题
总得来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是当今文化乱象的主要三个方面,然而文史哲不分家,这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舆论下,史观被一票清史专家,遗老遗少,公知分子带路党的引领下,自然史观并不会去走向正途,无论是我们近些年看到的精美分子,洋奴文化现象还是辫子戏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和表象,一个人的史观,决定了他的三观,这绝非危言耸听
从井冈山大学对人民教师含溪水的处理意见中①,我曾提到过一个问题,该校背离了革命史观,用所谓现代化史观来去为清廷的遗老遗少,清末保皇党思想开脱,从而侮辱了辛亥革命烈士,虚无了清末到辛亥整个历史时空。对于史观来说,目前主流的几个史观为: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人民史观以及唯物史观,前两者是近些年出现的所谓新史观,然而我们都知道此类史观名华不实,实际上是对西方中心论的一种翻版,陈梧桐先生在《明史十讲》中曾说:
西方的学者最早是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和随后兴起的中学西渐思潮了解中国的。当时中国的繁荣、强盛和高度发达的文明,曾引起他们的极大惊奇和高度赞扬。但是,到19世纪欧洲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加紧对外扩张之时,在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便出现西方中心论,继而产生了中国历史“停滞论”,认为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是停滞不前、愚昧落后的,只有西方势力的进入,才能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又提出精神文化决定论,为中国历史“停滞论”披上理论外衣。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等著作中,强调只有西方精神才能产生和发展近代资本主义,中国、印度等东方文化不具备独自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气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学者曾极力鼓吹这种中国历史“停滞论”,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服务。二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学者将这种“停滞论”加以发展,提出“西方冲击——中国反应论”“传统——近代论”和“东方专制主义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又相继提出中国明清时期“高水平平衡陷阱论”“有增长无发展论”“过密型商品化论”“明代倒退论”等,将中国历史“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对西方学者的中国历史“停滞论”,我国曾有少数人加以呼应。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论战中,托派和新生命派提出的中国资本主义“外铄论”,实际上是西方中国历史“停滞论”的翻版。5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展开,中国历史“停滞论”遭到反驳,逐渐趋于沉寂。但到80年代,随着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批判和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论争的展开,又有学者提出近代资本主义为欧洲文明独有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论、中国单纯农业经济论。在中外各种历史“停滞论”的视野里,明代的中国自然也是停滞不前的,只有依靠外力的冲击,才能打破平衡的状态。③
上述所言的马克思韦伯等均为西方中心论的代言人,诸如各位都知道的《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倡导的全球史观也是如此,这些史观和论点容易披上所谓客观的外衣,而对华夏史观进行虚无与异化,我们知道,史观从来都是一套体系,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这些史观的主导教育,文宣以及舆论宣传之下,会影响一大批学生以及路人,诸如近年来讨论热议的岳飞移除教科书和秦桧翻案的问题,这样导致的许多人在了解这些历史事实或者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颠倒,从而在西方中心论这种文化侵略和渗透的作用下,对于历史人物以及道德的判断失准,从而失去最基本的准则和判断标准,这种情况下对三观的影响从来都是潜移默化的,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日常交谈之中,同一件事情在不同观念叙事下的评价是不同的,由于立场的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举个例子,在山顶和山脚上,在山的远处和山的近处,人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正所谓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人,这是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评价一件历史事件不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去看,很容易陷入所谓英雄史观和西方中心论的陷阱中去,而清史界,还有网宣网络清粉们所营造的站在康雍乾大帝视角叙事,夸大美化满清的历史功绩,变相在输出一种奴性意识,因为其本质还是内亚史观的叙事角度,从根本上背离了华夏通史的叙事角度,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造成了广大文学影视作品的乱象以及教育的乱象,美化统治者,贬低劳动人民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扩散这种等级意识以及奴性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拜金风气,人们沉醉于皇宫的金碧辉煌却看不到百姓修墙的艰辛与困苦,看到皇帝车辇队伍威武齐驱却看不到修路的百姓的辛勤劳作,如此一来,人们的价值观自然向往着皇宫特权,贵族特权带来的这种高人一等的体验,而正好符合满清一代的特征:民族压迫,皇权集中,八旗特权,也不难看见那些如今生活中依然残余的"八旗子弟"和无骨文人,这种体系下的历史叙事,胜利者叙事自然会虚无历史上的人民反压迫的斗争,以及人民用汗水创造的历史财富,史观错了,做了"精神上的奴才"自然三观不正,然而受中高等学历教育的一些群体,诸如此天津女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然而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毫无联系
西方一直妄图对中国像前苏联那样"颜色革命",正所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一点策略他们从最初的文化产出已经渗透到了虚无国史,虚无民族的层面上来,手段越来越高明,然而公知和这些清史专家们充当着带路党的作用,从女拳到反皇汉,一系列拜金主义都是等级意识的体现,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尊重,循循善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④
虚无华夏的副作用就是打破了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以这种世俗功利的角度,以利益为根本去培养学生群体的钱奴意识以及等级意识,以所谓的"现实主义"自我经历来误人子弟,甚至对学生的三观培养和心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在这种不良的「现实主义」(拜金主义)下,怎么能培养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呢?仅仅一句道歉根本解决不了本质问题,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体系从来都是一套系统,教师这样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反映,其个中缘由和学界以及公知的错误引导不无相关,其造成的结果之恶劣不逞多让
背离了革命史观,背离了人民立场,造成的结果就是三观的偏离,《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有一段对话令人发省:
什么是现实?穿衣吃饭不是现实的本质,而是革命中的理想主义者们赢得理想中的今天
那些清本位,官本位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改正,则此类问题不绝
不由得令人深思
注释:
①见:言人异史氏:《关于对井冈山大学处理人民教师含溪水的批判》
②见:陈梧桐《明史十讲》
③见:《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