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显示: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的
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
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
19世纪70年代,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
日本学者加藤弘之于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译西方“社会主义”一词,西周于1871年在《百学连环》中意译为“会社之说”,福地源一郎于1878年6月《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意译为“社会主义”。我国的《西洋杂志》于1878年音译为“索昔阿利司”,《万国公报》于1899年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康有为、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2年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所以,梁启超是中文社会主义的首创者。
马克思在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之后,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是第一位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人。实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有别于传统的允许混合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
今天中国的混合经济体制的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被誉为新结构发展主义。总之,中国模式是21世纪发展最快最环保的体制!正被发展中国家引以为学习榜样。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以事实说话。
自1971年中国改革开放以來,四十年历经世界多次金融危机,国内自然灾难和全球疫情危机,中国凭着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一一战胜难关,成为大赢家。
人民币加入SDR,人均收入进入小康社会,并保持了大国的持续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中国,中国经济增长势不可挡。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稳定和混合经济体制的民族自主性!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的开放的历史惨剧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中国经济世界第一的复兴。这是大国的必然,也是制度的优势。值得印度学习!
不能认为中国永远能赢!
以上显示的仅仅是市场经济方面特色。政治层面的不确定性始终给人们敲响警钟。如何传接后继有人,仍旧是个大问题。
无论怎么说,中国人民站起來了,任何风险都能自主解决,因为中国信仰社会主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socialisTA!!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