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特点,结合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任务,不断用发展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是它的出发点、理论基础和最终目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它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长期历史经验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说:“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切忌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错误,而应当结合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实践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党的百年历史,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也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行新的伟大斗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牢固的问题导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聚焦正在做的事情,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动态的理论体系,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历史。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应该学习好、运用好这条历史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新局面。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入发展,才能回答好重大时代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贾玉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