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5月11日已经公布,141178万人的总数据没什么令人意外的,值得重视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
一、少、老占比快速失衡:0—14岁人口25338万人,占比为17.95%;15—59岁人口89438万人,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占比达到了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1894万人,在134091万总人口中占比为8.87%,与2021年相比,10年间该比值增长了4.63%。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与法国1988年的同类比值相当,而法国在上世纪50年代该比值就达到了11.58%,从1959年到1988年的29年间该比值才增长了1.93%。
二、增长人口主要是老年人:2020年的总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7205万人,其中0-59岁的人口总数缩减了1436万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10年间增加了8642万人,说我们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都不为过。
三、老龄化从局部走向全国:按照国际老龄化通行标准,1992年,沈阳市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10%,成为最早进入老龄化进程的城市之一;而根据七人普数据,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等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进程。
笔者在教育领域工作29年,其间参与全国、省、市老年教育研究项目和书籍编写9年,很早就接触到了国内一些地区极端的老龄化数据。如果对比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多国专家的一些报告,对比世界进入老龄化进程的一些国家的人口数据,对比一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70年左右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实在太快,人口结构、分布也不合理。
在全球融合深度远超上世纪的今天,观照一些发达国家为减缓社会老龄化进程采取的做法和成效,吸取他们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和深刻教训,对于我国应对老龄化尤为重要。
“未富先老”的老龄化与超重度老龄化的区域迁移
什么是老龄化,什么是老龄化社会?这是需要先澄清的两个概念!
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如果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等多因素继续发展,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14%,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少子化是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局,两者的区别是:
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也算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个标志。
少子化就是生活压力加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数据上看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8%—20%区间,为少子化;在15%—18%,为严重少子化;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
从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还是生活品质等维度衡量,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2019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021元。我们在没有进入富裕国家的情况下,切切实实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少子化社会。
这里展示一下哈尔滨市、沈阳市和湖北省的老龄化数据,看看老龄化的区域特征。
哈尔滨市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据:全市共计951.3万人,0-17岁(含不满18周岁)128.5万人,占比为13.5%;18-34岁(含不满35周岁)人口189.7万人,占比为19.9%;35—59(含不满60周岁)人口418.4万人,占比为4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14.7万人,占比为22.6%。数据显示极为明显的超少子化。
沈阳市2019年末户籍人口756.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33970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5.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市每100名老人中就有44人是“空巢”老人。
再看光明网转载的湖北2016年底的数据:5885万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072万,占常住人口的18.22%;城镇老年人口为463.91万,占40.67%,农村老年人口676.81万,占59.33%;从地区分布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前三位的是神农架林区、荆州市和宜昌市,分别为23.84%,22.10%,21.61%,老龄化程度最轻的武汉市为15.16%;农村老年人口在区域老龄人中占比最高的是黄冈地区、恩施州,分别达到81.62%和80.28%。
在当前的形势下,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是东北的城市和东北、中部的农村。工业化背景下的人口大流动叠加严厉的计划生育,使得农村和最早工业化的那些大中小城市面临“老难可依”的困境,而且我国的区域养老早就要比西方发达国家面对难得多的局面。
好在中国农村“耕者有其田”的主生产资料占有模式,与养儿女防老的良好文化习俗配套,使得农村老年人生产自为,另外以外出打工者对老人的赡养费用为补充,农村养老总体上尚不算特别难。
英、法与中、日:老龄化动态进程与低生育率“陷阱”路径
欧洲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大洲,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面对老龄化问题,这从人口数据和老年教育诞生的历史都可以印证,世界上最早办起老年大学的就是法、英两国的民间人士和组织。
全球第一所老年大学由弗朗索瓦·维拉斯教授1973年在法国图卢兹创建,英国的第一所老年大学1981年诞生于剑桥大学,其创立者包括公开大学的创立者迈克尔·扬(Michael Young)、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彼得·拉斯利特(Peter Laslett)以及埃里克·米德温(Eric Midwinter)。弗朗索瓦·维拉斯教授现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主席。
因为数据更为直观,我们还是先看英、法两国的人口和老龄化数据:
2019年英国人口总数为6683.44万人,相比2018年增长了37.41万人。与2010年人口数据对比,英国近十年人口增长了406.8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237.02万人,相比2010年增长了197.00万人。从人口年龄构成来看,2019年英国0-14岁人口占比17.70%,15-64岁人口占比63.8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51%。也就是说英国的人口结构10年间还得到了改善。
再来看法国的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1月1日,法国人口超过6700万;2019年有75.3万个新生儿(比2018年少了6000人),61.2万人死亡(增加2000人),本土增加人口14.1万人,这是二战以来最低的增加值;从生育率来看,法国从2015年以来数据保持稳定低位,2018年为1.88,2019年为1.87。也就是说老欧洲代表国家的生育率要比我国健康得多,老龄化进程曲线并不陡峭。再来看看法国近70年的老龄化进程数据:
出处:renkou.org.cn/countries/faguo/2020/172582.html
根据图表上的数据,在1979—1988年区间,法国的老龄化程度有一个明显的缓解减轻过程,那段时间法国先后由“欧盟宪法之父”吉斯卡尔·德斯坦、尼古拉·萨科齐执政,那段时间欧洲共同体得到扩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前苏联正陷在阿富汗战争泥淖里。
与英、法较为明朗的老龄化进程前景相比,东亚的中日韩生育率数据比较接近,老龄化进程曲线就会更为相似。
据2020年9月2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日本“敬老日”到来前夕,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称,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日本在老龄化程度方面高居全球第一位,高于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23.3%的意大利,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8%的葡萄牙。
截至2019年1月1日,日本国内总人口为1亿2477万6364人,较2018年同期减少43万3239人,为连续10年减少。另外2018年日本出生婴儿为91.8万人,2019年出生婴儿89.86万人,2020年出生8726万人。尽管1991-2005年日本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是2.51-2.54 ,但总和生育率最高的1991年才达到1.53,2004年跌到了1.0,日本政府花了很大力气补贴生育,连幼儿园教育费用都免了,生育率现在稳定在1.45左右。
仔细考察日本的区域生育率,会发现最低的就是东京,而北海道、冲绳的生育率达到了1.7、1.9,也就是说越是大城市,生育率就很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也是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乡村不断萎缩,这对于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很不利。只有真正振兴乡村和建设中小城市,或许总和生育率还可以有所改善。
农业化思维与资源约束问题的真、假内涵
中国社会一直有一个论调,总觉得中国在1980年实行一胎化之前,人口增长过快。其实只要搜索相关数据,就会看到实际情况是:1950年时全球人口最多的30个国家中,除阿根廷之外,在1950—1980年的30年间进程中,中国的人口增长幅度要慢于所有发展中国家。这点从中国人口全球占比的迅速缩小也可以印证,只有进行广泛的对比,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与封建社会农业化时代完全不同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如果改革不同国家、民族内部政治、经济的不合理权力架构,合理进行资源配属和利益分配,地球村能够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存其实早已具备了极其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在资源全球配属的时代,其实生产力对人口的硬约束已经被打破,部分国家、区域的人口与资源间的平衡紧张状态,实质上都有办法解决,但需要高超的执政能力、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等支撑。看看我国每年进口的原油、食用油、豆粕、葡萄酒、铁(铜)矿石……资源的全球配置一直在进行,我们的工业化水准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辛苦劳动换来的,不是靠谁的恩赐与施舍。部分所谓的专家、精英紧盯着自己国内的那点资源,动辄视人口众多为负担,这是不折不扣的闭关锁国的农业化思维,明显缺乏全球化视野和观察能力。
这些年来各行业竞争加剧,劳动强度的持续提高,叠加一些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毒鸡汤泛滥,享乐主义、单身主义、自私自利的伪自由主义高扬,已然酿出重大人口隐患。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持续攀升,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相比家庭而言,相当比例的独居者食、住、行等方面都会形成更多的的资源浪费,并且没有为人力资源再生产作出贡献。其实家庭作为经济单位,除了具备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功能,而且相比独居者而言利用资源的效率要高。
与这种独身趋势相对应,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普通小学数量从1990年的76.6万所,下降到2019年的16.01万所,小学在校生人数也缩减了1680万。我国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分别为2.22亿、2.11亿、1.63亿(16330万)、1.63亿(16306万)。
目前我国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紧平衡状态是可持续的,但如果老龄化继续发展,我们的资源紧平衡状态到底会改善还是恶化,可谓前途未卜,也就是说人口减少并不一定能改善资源供给的紧张状况。国内的东北自1992年进入老龄化,如今早已走上了超重度老龄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目共睹,各类资源即使有富余,但社会的资源获取、加工、使用能力也明显弱化,人口减少后资源供给会宽松的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如果参考近邻日本的老龄化进程,前途更不乐观,日本少子化在逐年加重,乡村都大量空心化了,而且日本属于底子很厚的发达国家,工业化、资源获取全球布局多年。如果参考老龄化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譬如中欧地区的捷克共和国,形势也不乐观。在AIUTA于2018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第102届国际会议上,罗曼·普罗科普教授在报告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捷克共和国人口为10269726人,人口密度131/平方千米,预计2050年每20位居民中就有一人在85岁或以上。
具体变动趋势见下表:
自:《中国老年教育与国际对接》一书(在此感谢广州老干部大学王友农教授赠书)
减缓或者阻断老龄化进程是我国未来人口问题的长期重大任务。学习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形成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改良家庭、社会婚姻文化,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已经到了必要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