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3页)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3页)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是一种对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利的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所得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方股息红利四部分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2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它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改造为由工人当家作主,实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改造,即把原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对他们从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到生活上妥善照顾,以改造阶级成员的方式和途径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 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 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 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 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特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政治——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经济——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文化——文化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31页)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和党的主要任务也必然要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这就要求中国革命必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订,经毛泽东修改和中共中央批准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作了更为完整的正式表述。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总路线 工 业 化 三大改造 农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一方面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工业化,反对离开生产力谈社会主义。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要。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要求。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第三,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压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98页)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恩格斯从原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他还强调不能用暴力剥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773页)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毛泽东历来重视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土地改革以后,他十分关注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他把马列主义的关于改造小农的理论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 1.互助组 2.初级社 3.高级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