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诸多日新月异的网络小说类型涌现的同时,架空历史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回到明朝当王爷》(下文简称《回》)是一部由网络作家月关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架空历史小说,在其连载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其塑造人物之生动,情节构思之巧妙可以说是同类型小说中的佼佼者。同时,抛去其一时热度来看,其中作者想借助主角传达的思想也别有深意。因其设定在明代中叶,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如何避免异族领导甚至之后的近代耻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形成了整部小说情节最核心的推动力。
笔者拟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民族主义思想,探讨这种情节设置的思想层面实质,并且分析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 民族主义之于架空历史小说
谈及架空历史小说我们首先需要给其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马季先生在其《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提到,"架空"一词是来源于日语中的"虚构"一词。[1]因此这个层面上,架空历史小说即意为以虚构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但同时,架空历史小说又大多与穿越元素融合。
因此笔者认为,架空历史小说可定义为融合了穿越元素但又以虚构历史为背景的小说。这两个朝代的更迭其实与一般的改朝换代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即统治阶层又汉族变成了少数民族。而这这一大类的架空历史小说的流行,其背后也有着深层的意义。
这种倾向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明显和强烈的民族主义。对于民族主义的定性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的学科技壁垒。笔者此处选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先生的观点,即:
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2]
民族主义之于中国,其意义则更为丰富和复杂。早至春秋战国时代,孔孟思想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不是单纯的血统论,而是一种文化论。这种独特的认同观是超越了种族的文明认同。唐人韩愈有言"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3],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尽管如此,在当今时代下的相当一部分人中,尤其是许多知识分子眼里,元代与清代仍然是"异族"。在这种奇特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其笔下创作的作品自然会以改变中原王朝亡于异族铁蹄这一根本目的进行创作和演绎。
《回到明朝当王爷》
2006 年 11 月 8 日至 2008 年 1 月 7 日,月关开始创作《回》并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这部作品以现代人郑少鹏穿越到明代中叶一名秀才杨凌身上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得到皇帝赏识,升任太子侍读;而后下江南除贪官,降服海盗扫清倭寇;平定蜀王世子叛乱,诛杀权监刘瑾;剿灭白衣军叛乱,平定宁王造反,覆灭弥勒教;瓦解草原异族,开发辽东。
而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月关的创作意图,还是透过主角杨凌之口说出的观点,其背后都有着极为强烈的民族主义因素。而在小说中,民族主义主要透过三条主线,依照情节推进。
第一条主线民族关系之间的问题,如何解决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汉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冲突并加以消弭。第二条是针对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何抢在西方国家之强抢占海洋贸易的主导。第三条是针对真实历史上清代明的历史,同时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源避免明朝灭亡的命运。的下面部份就针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展开分析。
二.《回》中民族主义例证分析
1.面对游牧民族的铁血与压制
在《回》,与游牧民族的阴谋和斗争占据相当之大的篇幅。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主角杨凌生活的鸡鸣驿就位于大同(今山西境内)边境。前几章主角还没有完全适应穿越后的明代生活之时,就遇到了鞑靼族小王子伯言猛可袭击边境。
在这时,杨凌第一次体会到了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平民阶层的最大差别——面对生死的无力感和一种对于未来生活朝不保夕的恐惧。也是总这里开始,杨凌开始了考虑如何对游牧民族肆虐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杨凌对于游牧民族的问题无疑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是有些激进的,然而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到在边境生存的汉族子民的悲惨生活,也就可以理解了。杨凌站在汉人的角度,自然就会以汉民族为主体,从而以各种手段来迫使游牧民族进行改变,即使这种改变可能对游牧民族有着根本性的打击:
我卖给他们各种汉人的商品,让他们接受汉人的生活习惯。我让汉人的杂居和同化,让他们接受汉人的思想和文化,我用农耕和城市让他们渐渐远离他们原来的生活,脱缰的野马,就会变成一匹温驯的。 [4]
难道把一个不符合历史进程的民族永远摒弃于文明之外,保留他们的落后和陋习,才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民族特性?我觉得殊无必要,更不值得惋惜。摒弃的不过是一个落后民族的烙印,结果是把他们的族人引向幸福和平。 [5]
很明显,杨凌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由上而下的态度。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作者月关的态度。其实这种想法,是由中国延续千年的天下观念的一种体现,我们是中原,是文明的象征;而四方是蛮夷,是落后的象征。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有着民族主义中身为强者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则是由这种优越感带来的强大包容观的体现。
2.面对海洋贸易的强硬与重视
穿越小说中,最常见的路数就是"开金手指",就是利用现代人领先古人的经验、知识,去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月关在《回》中处理的方式就十分其妙。总结来说,就是他笔下杨凌的现代理念大部分是含蓄和克制的,并且在实施之前会与当时社会时代的生产力相结合,读之反而会产生一种真实感。
杨凌在身为太子侍读的时候,并没有和一般的老师那样讲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另辟蹊径,把自己知道的真实历史中的晚晴闭关锁国被列强凌辱的事件说成故事讲给正德皇帝听:
当听到八国鬼子靠着坚船利炮,区区数千人就闯入天方国的京师,焚毁了一座以倾国之力建造的举世无双的宏伟建筑时,连谷大用都愤怒得脸上涨起了青筋,尖声道:"彼国的皇帝实在太昏庸了,数十万大军奈何不了区区数千人马,可怜、可恨!"[6]
杨凌主张开放海禁、发展贸易,其实正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影响历史的进程。在后面的情节中,杨凌数次下江南推动海禁开放,同时又在苏州、杭州地区大力发展纺织业和商业活动。面对困扰已经的倭寇问题,也是迅速平定,毕其功于一役。并且招降四大海盗,大力发展海军,又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重视发展科技与火器。此后顺势南下,占领了海上贸易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进行武装殖民。可以说,真实历史中近代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被原封不动的搬到了明代中叶的中国身上。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可以视作一个中国人内心的民族主义的直接体现。这其实也是作者对于真实历史上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反思不平,从而渴望在书中建立一个强大的乌托邦式的大国。
八国联军的讽刺漫画
3.面对既定历史的恐惧与避免
逐步影响朝局的时候,对于如何避免明朝灭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并从两个方面开始了布局和预防。
第一个方面就是针对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杨凌深感正德年间已经延续了百年的官员制度的弊病之重,因此特为皇上进行新政改革。裁撤冗官冗吏,加强中央军备,削弱士绅阶层。
总之从经济、政治各个方面,使得大明王朝的运行更加正常,同时对于中央集权其实是得以空前加强,这其实也是对于明代灭亡之时大量官员和地主阶级的投降的预防和避免。
第二个方面则是开发辽东,并把此作为朝廷的百年大计。后金发源于辽东,杨凌此举也是从根本上消弭了明代灭亡的隐患。
作者月关这种写法,背后反映了其内心的汉族正统思想,这无疑也是民族主义的一种体现。月关的想法并不是孤证,而是代表了一批否认元、清二朝为中国朝代的人的共同态度。因此,其在笔下就会竭力去扭转既定历史里的清代统治,子啊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对于明代这一最后汉人封建王朝的延续。
三.结语:民族主义的未来
民族主义的词性十分复杂。在近现代欧洲,民族主义往往意味着的是集权和战争。拿破仑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带领法国人民开始了征服欧洲的战争之路;而在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民族主义更加衍生一步发展成为了种族主义。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血统论的国家,但是从古至今的尊王攘夷思想确相当浓厚。这一点可以说是《回》以及同类型小说中民族主义的最深层来源。
这种民族主义的心态,另一种来源可以从"文化生产机制"来探讨[7]。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民众的心态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独特的心态,使得已经在中国有了几千年历史的独特民族自豪感在经历了近代以来衰弱之后,终于开始回暖。
架空历史小说这种类型,一方面其包含了已经经历的真实历史细节,但是同时更重要的是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感情和要求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来表达出来。网络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问题,本质上其实也许比传统小说更加直观的表达了民族国家的共同想象。
一方面,我们欣喜的看到社会思想的逐渐多元化,民众开始对旧历史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也值得我们去警惕和克制,一味去宣扬而不加节制,其后果也是深远的。
[1]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一版,页 67。
[2]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着,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页 3。
[3](唐)韩愈:《原道》选自《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三版,页 633。
[4]月关:《回到明朝到当王爷》,455 章,载于起点中文网,
[5]月关:《回到明朝到当王爷》,456 章,载于起点中文网,
[6]月关:《回到明朝到当王爷》,60 章,载于起点中文网
[7]王晓明先生说过:"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学与以往(1950—1990 年间)的一个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它所置身的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 年第 2 期,页 10。
参考资料
1. 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一版。
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着,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3. (唐)韩愈:《原道》选自《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三版。
4. 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 年第 2 期。
5. 月关:《回到明朝到当王爷》,载于起点中文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