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教训 2007 年 07 月 16 日 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是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原因非常复杂。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层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政策严重失误,未能处理好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是造成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共传统党建模式以及执政模式弊端严重,并且经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未能根本改变,日益僵化、积重难返,是导致后来戈尔巴乔夫改革矫枉过正、混乱失序、最终失败的深层次历史原因。此外,苏共民主化改革的失败还受到俄罗斯民族的政治文化心理、前苏联国内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措施的多方面影响。这些因素互相交错,使得本来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苏共民主化改革步入歧途,最终亡党亡国。在我们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提高民主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认真总结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教训,具有重要意义。一、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体制性原因:传统党建模式和执政模式的积弊过深、积重难返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共表面上仍很强大,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个人崇拜、个人专断、党政不分,党与人民的隔阂日益加深,党内思想僵化,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动摇,组织活动表面化、形式主义化,缺乏凝聚力,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和特权腐败现象泛滥。
这些现象表明苏共和整个苏联社会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这一切又给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苏共的这些弊病源于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以权力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党建模式和缺乏民主、脱离群众的执政模式。尽管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由于缺乏整体改革思路,改革措施杂乱无章,未能触及政治体制和执政党的核心问题,最终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改革夭折。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改革陷于停滞,在相当程度上又恢复了斯大林模式,使得各种弊端积重难返。总体说来,苏共传统党建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为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党内民主、党政不分和官僚特权阶层的固化和得势、高压统治与党群关系出现裂痕、意识形态僵化和社会道德堕落等方面。 (一)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和党内民主的缺失 苏共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但在苏共传统的党建模式中,形成了缺乏党内民主的党内集权模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完整地贯彻。苏共的集权倾向始于列宁时期。虽然列宁一贯主张发展党内民主,并身体力行,遵守党内民主原则,但是由于当时激烈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限制着实施党内民主的条件,因而列宁强调党的集中和统一、强调党的纪律多于强调党的民主,使党的体制中集中的机制较民主的机制更加完备和有效。
斯大林错误地把列宁时期不适宜发展党内民主的特殊情况当作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特征继承下来,使缺乏党内民主成为一种常态。斯大林还把党内民主与党的统一和纪律混淆起来,认为:“党内民主就是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并加强党的同意,加强党内自觉的无产阶级纪律”。 在苏共的政治实践中,斯大林滥用中央委员会开除中央委员的权力,打击政治对手;限制党内争论,搞一言堂;扩大并架空中央委员会,使权力越来越集中到斯大林个人手中。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缺乏基本的民主基础,成为苏共传统党建模式各种弊端的根源。 苏共党内权力集中的另一个重大表现就是任命制取代了选举制。任命制或变相任命制使得党内命令主义和同级党委中唯“一把手”是从的风气盛行,党的各级领导者都染上了个人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恶习。这种独断专行的恶习反过来又进一步消蚀党内民主;而党内民主的被消蚀,又更容易使得党的主要领导者愈加专断。另一方面,大批怀有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