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第十九届)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评选结果
一、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
1.全国首个互连互通共建共管的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被列为国家两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级项目之一。“三通两平台”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程。其中,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省教育厅在两平台建立过程中,按照“两级部署、五级享用“的原则,创新统筹机制,实施顶层设计。开设了学科资源、专题教育、教育前沿、学校社区、班级社区、云图书馆、试题中心、咨询服务、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在线课堂等15个栏目,基本建立了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学科和绝大多数教材版本的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条目数近66万条,师生注册量超过70万人。为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应用、提升教育部门现代治理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申报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2.我省密钥管理及电子认证完成加密算法技术升级。为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安全,省密码管理局于2014年完成了对省密钥管理中心密钥管理基础设施、电子认证基础设施的加密算法升级建设。升级后的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椭圆曲线公钥密码SM2算法,包括加密算法、签名算法和密钥交换协议,替换原RSA算法,极大地提高了加密强度,在实现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隐秘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大力推动SM2算法电子证书的应用服务,已在省地税、工商等批量应用,证书规模达15万张,证书应用体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申报单位:安徽省密码管理局)
3.“执行查控系统”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支撑。执行查控平台的开发运用了数据交换、电子签章、大型数据库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使全省三级法院执行法官统一通过该平台与安徽省内8个主要商业银行和分散在各市的约20多个小型商业银行,以及工商、税务、民政、公安等政府部门联网,极大地提高了案件执行工作效率,实现了执行法官足不出院即可迅速查明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居住地、车辆、婚姻状况、缴税情况等信息。系统运行一年来,使历年的执行信访案件积案化解率达100%,得到了最高法院的通报表扬,最高法院执行局局长以及最高法院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对安徽法院执行查控平台建设均给予了充分肯定。(申报单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4.信息化提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参政议政水平。省人代会是全省人大代表行使权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保障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真实表达民主意愿,切实推动民主进程,于11月17日,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书记批示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成功使用无线电子表决系统进行各项表决。人大会议表决方式的演变,不仅是表达代表意愿形式的变化,更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推动民主进程的生动体现,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政协直通车”是省政协自主研发的高效易用、安全可靠的政协事务专业应用管理平台,遵循“着力搭建协商平台、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的指导思想,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主流技术,实现包括政协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委员履职以及与门户网站数据共享等主要功能。保障了每一位政协委员快速有效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成为人民政协各级委员会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智慧选择和得力助手。(申报单位: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安徽省政协办公厅)
5.安徽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交换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完成。该系统在国内是唯一一个在未实现医保政策省级统筹的情况下实现了跨统筹区医疗保险费用即时结算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复杂性与系统协同的多样性,在国内外亦不多见。2014年9月,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全省16个市72家异地定点医院的联网实时结算,省内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双向结算全面实现。截至目前,已经通过平台实现全省异地1.7万人次即时结算,涉及医疗费3.11亿元,减少患者资金垫付2.02亿元,减轻患者负担,同时有效减少发票报销带来的骗保行为,切实保障了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申报单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6.我省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建成智能语音库。安徽省公安机关智能语音库是我国第一个建成的具有千万级存储和比对能力的省级智能语音库,将为反恐、维护稳定和刑事案件侦破提供新的手段和平台,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智能语音库已在多起等省内外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声纹数据库已入库12230条数据,受理检案108起。2014年9月4日,通过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组织的专家验收。(申报单位:安徽省公安厅)
7.安徽卫视实施完成了高标清同播项目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设计。安徽卫视高标清同播项目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安徽”战略部署的2013年度重点工程,于2013年11月入安徽省网和合肥有线电视网络播出,2014年1月通过中星6A卫星实现全国和亚太地区的覆盖,覆盖人口达20亿。项目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融合技术,实现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收看、点播、互动,完全符合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高清频道上星系统首次采用MPEG2和我国自主产权AVS+编码格式,促进了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推广应用。目前,安徽卫视高清频道是全国少数省级高清卫视频道之一。为宣传美好安徽,提升节目收视率做出了贡献。(申报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8.信息化促进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省商务厅的“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依照高起点规格、高技术支撑、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行、重安全管控的五大原则,以其具备规划设计好、应用范围广、共享程序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自2014年8月31日平台上线应用以来,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并与中央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全省性深入持续推进两法衔接平台的建设应用,全省行政执法案件质量明显提高,公平公正执法理念明显增强,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移送标准更加具体,行刑衔接更加密切,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市场,推动全省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国“双打办”于12月份在合肥召开全国两法衔接工作现场会,推广我省的做法。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安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采用两级负载均衡技术解决用户访问高并发问题、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解决模糊查询效率问题、采用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解决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吞吐率问题,上线后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系统自2014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访问量达2.91亿次,平均日访问量达70万次。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安徽企业质量信用”平台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社会实现企业质量的社会监督;提高政府部门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水平和效能;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与相关社会信用信息无障碍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推进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该平台的建成,对引导安徽企业增强质量信用意识,加快安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申报单位: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9.基于云计算与业务扁平化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上线运行。本项目遵循国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的相关规范,以收费管理扁平化为目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集中业务处理与系统间的数据联动,突破了跨平台、跨区域、跨部门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提高了交通安全运营管理、交通系统规划能力,为公众出行提供准确服务信息。作为国内首个实施上线应用的基于云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其技术水平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是稳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申报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全省第一家上线产业带“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上线。为落实暖企行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由桐城市政府牵头,依托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资源和安徽淘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构建具有桐城地域特色、优势品牌集聚的“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是全省第一家上线产业带。目前已有254家企业入住,已培育34家金牌供应商企业,41家3A及以上企业,线上总销售额已达2000多万元,预计线下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由于运营成效突出,桐城产业带四度成为阿里巴巴产业带首页热门产业带,不仅大幅提升了桐城产业带的知名度,也是桐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项目,标志着桐城全民电商化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申报单位:桐城市商务局)
二、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提名奖
1.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体系建设完成。(申报单位:安徽省气象局)
2.安徽省网络成教园区完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3.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部建成。(申报单位:安徽省文化厅)
4.安徽省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管与服务系统建设完成。(申报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5.罪犯减刑假释案件网上协同办理平台在全国属首创。(申报单位:安徽省监狱管理局)
6.合肥市综合保税区信息化建设获好评。(申报单位:安徽和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7.“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属全国首创。(申报单位:宿州市城市管理局)
8.“信福小屋”被誉为“智能好帮手”。(申报单位:马鞍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9.斯诺盾政务文件加密项目获国家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证书。(申报单位:安徽云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0.安泰公司“建筑节能与能源管理”项目入选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专项试点。(申报单位: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