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辛亥革命》选自新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内容包括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两个子目。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历史现象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革命志士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将个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孙中山等人的革命事迹也略有耳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表格归纳法、情景教学法。
在学法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关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引导学生设计表格归纳出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时间、名称、经过和结果,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随后,教师补充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的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最后,多媒体展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林觉民等革命志士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伟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领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内涵。
(二)武昌起义
多媒体播放纪录片《武昌起义》,使学生更为生动地认识到从武昌起义到湖北军政府,再到各省纷纷响应下清朝土崩瓦解的过程。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你如何看待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潜伏着危机。最后,邀请我班的话剧团表演历史小话剧《辛亥革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依托小话剧展现的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环节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尝试用精简的词语或诗句,概括本课内容。学生总结到“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这样提纲挈领的小结,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环节四:作业设计
请学生课后收集本课中任意一位革命伟人的事迹,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巩固本课所学,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黑板居中书写课题“辛亥革命”;之后在左下方依次书写本课的知识点。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
1.革命壮士的奋斗
2.武昌起义
粉
笔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公众号ID
fbteache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