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在读《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之前,我并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宁波的历史。今年6月1日宁波市图书馆举办的一堂讲座,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记住了书中的故事,并对家乡宁波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是一堂专门为青少年读者举办的 “阅·宁波”六一专题历史讲座。讲座嘉宾风趣幽默,故事内容引人入胜,孩子们通过讲座了解宁波悠长的历史、感受宁波独特的文化,大家都亲切地称讲座老师为 “光正叔叔”。
二、作者其人:为孩子写书的史学研究者
这位“光正叔叔”是宁波余姚人,原名杨燚锋,历史学硕士,现供职于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他所在的研究所非常重视对宁波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同时也积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挖掘宁波历史文化,讲好宁波优秀故事,助力书香宁波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就从事城市文化历史研究的杨燚锋,抱着对宁波历史的热爱,取笔名“光正”,开始了两年多的创作之路。
对于光正来说,图书创作并非易事,不仅要注重历史资料的严谨性,同时还要考虑故事内容的可读性。那是一个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并举的过程。他在写作之前首先研读了大量基础文献和学术著作,同时借鉴国内外历史普及读物的成功写法,并实地走访历史遗迹、考证历史事件,力求挖掘出孩子们喜爱且真实可靠的宁波历史文化宝藏。
经过1000多天的笔耕不辍,由光正撰写的《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在去年正式出版了,并于11月4日在第四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2018宁波书展·宁波读书节现场,举行了首发仪式。
三、图书简介:宁波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那么,《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本书选取宁波七千年发展历程中,最为光彩的人、最为闪亮的事、最为优美的景,以时间为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92个关于宁波的历史故事。此书除了前言外,分为四部分,依次是“家园初语”“风雅秀舞”“丹心赤子”“浴火新生”。
第一部分 “家园初语”,讲述了远古至隋唐的27个故事。全书以“最早的居民”开篇,描绘了7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宁波先祖余姚河姆渡人的生活。这部分还包括最初城市、佛教圣地、遣唐使者、明州商海、四明茶风、青瓷传奇等故事,描绘了宁波远古时代的浪漫、秦汉时期内外城的方圆、魏晋的风度、隋唐的气象,这些都是宁波人的根,它们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乡土、共同的乡音。
第二部分“风雅秀舞”,讲述了北宋至元代的 23个故事。那时的宁波城处在长袖善舞的风雅时期,秀出个性、从容不迫,是那个时期的风度,它给人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你可以读书悟道也可以从事商业,你可以埋首撰史也可以兴修水利,我们能在这部分读到:王应麟编写《三字经》、张孝祥成为“甬上第一状元”、史氏家族一门三丞相、黄震卧床读书、胡三省注解《资治通鉴》……
第三部分“丹心赤子”,讲述了明代至清代中期的16个故事。明清时期的宁波人,在经历了风雅的长袖善舞之后,有了更为缜密的思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关注对心灵深处的追问,开始以斗争的勇气扛起民族的大义,开始把个性的追求融入中华文化的大道,涌现了心学圣人王阳明、一身正气方孝孺、史学大家全祖望等名人,他们不仅是宁波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四部分“浴火新生”,讲述了清代晚期至解放战争的26 个故事。该部分以“宁波开埠”为始,向孩子讲述了1842 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宁波城的历史变革。开埠,使宁波沦为外国人“居留地”的同时,也带动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进入宁波,沟通了宁波与世界的联系。一批宁波人积极开办工厂经营贸易,实现从传统商帮向近现代商帮转型,宁波逐渐迈开了近现代化的步伐。本部分我们还能读到中法镇海之战、宁波红帮裁缝、童第周效实读书、浙东抗日游击斗争等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作者将“1949 年 5月24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宁波城区,解放了宁波”作为首句,引出全书的最后一个故事,为孩子们真实再现了宁波解放的全过程。宁波的解放,宣告了一个城市的新生,从此,宁波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河姆渡人的传说到宁波解放,宁波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这本书,既是一部形象化的宁波简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四、推荐理由:不只为孩子书写历史
(一)一本提升孩子素养的书
本书语言浅显易懂、故事趣味性强,每个故事篇幅控制在 2000 字左右,内容起承转合、张弛有度,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作者抓住儿童喜爱看图的特点,为每个故事配以漫画、照片以及文字说明,帮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比如配以生动形象的彩色漫画,解释河姆渡人如何取火、捕鱼。再比如讲到宁波修建城池的故事,附以南宋时期明州罗城的实物地图。
同时,这也是一本向孩子传播真善美的故事集。我们在书中能读到高风亮节的严子陵、刚正不阿的陈秀实、爱民如子的王安石、宁折不屈的张苍水、赤胆忠心的黄宗羲……作者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宁波历史上的杰出人才、优秀典范、高尚灵魂,这些名人在为学、为官的沉浮颠扑中,矢志不渝,散发着足以穿越千年的心灵之光。通过这样高品质文本的阅读,能帮助稚嫩而纯净的孩子们,塑造美丽心灵、培养宽广胸襟。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希望孩子们在了解这些故事后,培养美的意识、真善美的情怀。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困难,能有积极向上、直面人生的勇气。”
(二)一本增进亲子关系的书
亲子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生活在宁波的孩子,和全国的小朋友一样,课外生活被培训班、辅导课填得满满当当。亲子关系,在辅导作业、考试成绩、升学压力的轮番轰炸下,岌岌可危。孩子不理解父母过来人的苦楚,而父母也不理解孩子的真实诉求。太多的家长自认为对孩子关怀备至,然而,当他们为孩子的成长教育精疲力竭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孩子朋友圈屏蔽的对象!
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倾听、理解、包容。亲子共读《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也许可以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一座桥梁。孩子读书增长历史人文知识,在父母看来并非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同时,父母可以通过共读故事,发现孩子的爱好、志向,让亲子之间有话可谈、有话可说。
另外,这本书中不仅有关于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的故事,还有天一阁、它山堰、天封塔、钱业会馆、保国寺、水则碑等古迹的传说。父母可以陪着孩子游走这些宁波古迹,领略城市的历史魅力。当家长和孩子一起循着书中讲过的故事,走遍宁波的大街小巷,共同探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口井、每一道渠、每一条河的历史,亲子关系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三)一本启发馆员思考的书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挖掘本地资源、满足读者需求、创新服务项目,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的出版,无形之中为我馆儿童阅读推广提供了素材。光正叔叔六一节在宁波市图书馆首次试水,就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希望能将讲座继续办下去。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听光正叔叔讲宁波历史故事”系列讲座在前不久终于开讲啦!7月20日的《驶向大海的于越族人》, 8月5日的《古来宁波第一家:姚江虞氏》,吸引了诸多小朋友到馆聆听。讲座有知识、有互动、有探讨、有笑点,孩子们在轻松美好的阅读氛围中,很快就记住了宁波的历史。
同时,我还想到了今年7月中图学会在宁波举办的第二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很多参评单位融合传统文化、地方文献、本地名家、旅游资源、儿童阅读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在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案例:比如金陵图书馆的“诗游南京”,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组织青少年读者“看建筑、读诗书、学历史”;晋中市图书馆的“阅读在路上”,打造馆内外全民阅读链条,让诗与远方相得益彰;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把“角楼图书馆”打造成为一个集阅读服务、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文化新地标;辽宁省图书馆通过“文化雅集”,宣传书法、古琴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众读者的文化素养。这些优秀创新案例为我们探索人、书、馆、城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模板和样本,同时也激励着我馆继续挖掘像《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这样的本地资源,为全市的读者提供更加有创意、有内涵、有品质的阅读服务产品。
五、结语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昔日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愿每一位生活在宁波的孩子,都能读到这本写给他们的图书,同时也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关注自己家乡的历史,都能去认真感受自己家乡现下的美好,并为家乡和祖国的未来书写绚丽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