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2021年系列图书发布会”上,《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等十余本“国家公祭”主题出版物集中亮相。
《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共收录了25名抗战老兵口述资料,诸多真实细节生动再现了当时场景。比如抗战老兵于百英讲述城破之后逃离南京:“小船顺江漂了三十里才到江岸。小船漏水,快到江边的时候,船里面水都快漫了,我们拿头盔舀水。后来小船被江水冲散了,我们几个人,每人抱着一块木板,被江水冲到了北岸……”在抗日战争中,南京保卫战是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十余万守军中除少数艰难突围外,大多数守军或在战场上战死,或在城破后遭到日军集体屠杀。抗战老兵口述资料源自战场亲身经历,鲜活还原并充实了历史记忆。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就是抗战活资料,是南京保卫战第一手资料,更接近具体历史,真实且细节生动形象,补充和丰富了历史文献,有助于深入研究抗战史,有助于今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历史是记忆的产物,历史得到建构的过程,即人类记忆得到刻写的过程。历史记忆意味着“特别在乎”“特别重要”,历史记忆有多牢固,“开创未来”就有多大动力。历史记忆也是代际分工责任。当代人历史记忆既源自文献,也源自直接见证事件的上一代。作为当代人,不仅应保护好历史文献,更应做好重要事件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收集工作,充实和完善历史记忆,使子孙后代都能在“牢记历史”中“开创未来”。努力抢救抗战活资料,就是在自觉履行历史记忆代际分工责任,十分可敬。
权威媒体呼吁:抢救抗战口述史料,不要让铁证流失!这些年,抗战史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仍有不少抗战史料亟待抢救。抗战史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献档案资料,二是口述历史资料。相对而言,抢救口述历史资料尤其紧迫。抗战亲历者年事已高,行动稍微迟缓些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目前,抢救抗战口述史多是民间自发行为,经费和专业性还缺乏保障,在这方面需要多方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更好地履行历史记忆代际分工责任。
历史的意义永远在当代和未来。《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收入《世界记忆名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已升格为人类记忆。履行历史记忆代际分工责任,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在“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需要我们用行动交出合格答案。(刘根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