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摘要: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自1985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一共出现了五种形式,分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和MOOC,本文将通过对数字化学习的概念进行介绍,对数字化学习的五种形式最早出现时间,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发展形势,对比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介绍,梳理数字化学习的历史发展脉络,以此对数字化学习的特点以及目前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说明。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发展形式;特点
本文引用格式:孙晓婷.数字化学习的历史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115-116.
数字化学习有很多定义,其中国内较为权威的是2002年何克抗先生提出的定义:即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
数字化学习起源于1985年美国IBM生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一直到现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学习方式也逐渐向智能化学习转变。本文将对数字化学习的历史发展变革和数字化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系统的梳理。
最先出现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自1985年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开始,先后出现了程序教学机,电视教材,将幻灯投影应用于教学和教育专题网站等形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2]。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应用于教学在数字化学习开始的时候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的形式,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形式的数字化学习下,教学模式主要是协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两种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下,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师仅仅是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多样的学习资源及学习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容易不容易发现真正有价值,值得参考的好资源。所以在继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分辨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源。
浏览大图
随后出现的是翻转课堂的形式。翻转课堂出现在2000年,美国莫林·拉赫等人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这种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主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翻转课堂相比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学习的主要过程放在课下,课上学习主要用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作为主动探究者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翻转课堂这种学习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学生的自制力通常较差,如何保证课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家长作为监督人与学生一起参与课下的学习过程,这种方式一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翻转课堂学习方式,但是在高等教育中,往往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监督人和一个有效的监督手段,只能依靠学习者的自制力。
移动学习出现在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开发简单的移动学习模型,试图将移动电话应用于教学。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我建构。移动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阶段,以认知建构为核心的阶段,以情境认知为核心的阶段[3]。移动学习的概念非常大,现在国内又根据移动学习的场景和应用的不同分出了移动学习理论的四个分支,分别是非正式学习,境脉学习,情景学习和活动学习。移动学习不仅改变学习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学习的固定性,将学习的过程变得灵活而广泛,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模式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移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学习变得泛在化的情况下,学习者对于知识的了解变得浅层而广泛,同时缺乏一定的深度,对于如何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深度是目前移动学习中的难点。
混合式学习由何克抗在2003年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目前混合式学习主要应用模式主要是基于技术驱动的,基于能力的驱动及基于态度的驱动模式[5]。混合式学习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中衍生出来的调合性学习形式,主要是平衡全在线学习和全面授学习之间的矛盾。在混合式学习形式下,学习者在课下可以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到线上寻找合适的资源,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及重点难点的讲授,对知识形成融汇贯通[6]。在混合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取长补短,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能够尽量做到广而深。
目前混合式学习主要应用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在混合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确定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体系,如何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线上和线下学习形式及学习比例确定对学习者的评价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不同比例评价混合式学习结果,例如课上汇报10%,课上发言与提问10%,课上出勤10%,线上作业与讨论20%,期末考试50%。
MOOC和SPOC分别表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及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MOOC出现在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这两种形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MOOC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和开放性,大规模是指学生的人数不局限于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开放性是指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学习过程,没有门槛。与MOOC相对的是SPOC,SPOC的主要特点是小规模和私密性质,小规模是指只有少数人可以参加,私密性是指准入门槛较高,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SPOC是作为MOOC的一个补充,它们的关系就像面和点,通过MOOC可以学习相关知识的知识面,而想要深入挖掘面上的某一个点就需要通过SPOC的形式进行继续学习[7]。
MOOC和SPOC形式广泛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实现终身化学习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就是在线课程,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途退学现象,只有极少数学习者能够坚持将课程学习完,目前国际上MOOC的平均完成率不到10%。
国内的MOOC尚处于起步阶段,MOOC的课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在之后的发展中应主要集中解决以下问题:依托高校进行MOOC的开发和推广仍然略显单薄,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和企业及教育部门联动发展是一个难题;目前MOOC课程种类繁多,但是良莠不齐,建立MOOC资源评价体系,采取资源分级制度来更好的管理和区分;当前的MOOC多是开放的课程资源,建立教学模式和教学模型来使线上的课程资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MOOC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学习从出现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共出现了上述的五种形式,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数字化学习形式都正在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目前的发展来说,移动学习可能是数字化学习在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移动学习方式较为灵活,并且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等实现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对接,通过支持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形式参与个人的终身学习。
目前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总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数字化学习的不断发展中,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和教学模式,其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而新形式的不断出现正是对现有形式的不断补充,这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二是资源丰富,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十分迅速,种类齐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支持,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多种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也十分完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精美的资源。
数字化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人员集中。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集中为高校教师以及少量的电化教育机构人员,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应用也集中为高等教育及以上的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缺乏相关研究人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多扩大基础教育研究人员队伍,为更好的利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服务。
浏览大图
参考文献
[1]吴迪.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3-12+22.
[3]金涛.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史和趋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7-18.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6]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7]王晓,李婧,张玉荣,王婷婷,肖爱爱,徐静静,张静.数字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6):335-3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