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锅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是酒精串蒸酒;
所有50000吨以上产量的大酒厂都生产酒精酒;
所有添加食用酒精的酒厂都不愿意承认事实!
酒友们当中老有人问:某某酒是不是串蒸酒、是不是酒精酒,哪些酒厂生产酒精酒,等等。这类问题其实在专业的权威工具书上早就回答了。中国传统白酒是没有酒精、香精这些外来添加物的。酒精、香精何时进入中国白酒行业以及怎样进入中国白酒行业,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在其主编的《白酒生产技术全书》当中有简要而精炼的描述,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新型白酒发展历程的回顾
我国新型白酒的发展可以说是曲曲折折,有高潮也有低谷,有经验也有教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50年代末,粮食紧张,酒也紧缺,有人搞了“三精一水”的散装兑制白酒,在市场上风糜一时,中国新型白酒从此诞生。当时由于分析手段落后,缺乏对其内在质量缺陷的认识,未能很好地解决酒精除杂及成品酒“缺酸少酯”的问题,造成饮后上头的不良影响,以致这个坏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有的消费者、有的生产者一提用酒精兑酒就摇头,有的企业明明是用酒精兑制白酒,也千方百计保密,生怕消费者不认帐。这种被歪曲了的酒精兑制酒形象,像阴影一样阻碍着新型白酒的发展。
60年代中期北京酿酒总厂在学习吸取董酒串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成功地将酒精串香二锅头发酵香酪,生产出的新型白酒具有传统的白酒风味,开创了新型白酒生产的新时期。
进人70年代,各香型优质白酒的总结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在先进的分析仪器面前,初级阶段的新型白酒缺点暴露无遗;优质酒副产品的某些优点也显示出来,有的专家提出“固液勾兑”配制新型白酒的新工艺路线,即把优质酒的副产品“酒头、酒尾、香糟、黄水”与经处理后的酒精相结合,调配出新一代瓶装新型白酒,从此揭开了新型白酒大发展的序幕。这条技术路线促使新型白酒产量迅速增长,到90年代这类酒已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并且质量稳定提高,完全可与纯固态发酵普通白酒相媲美。由于其物美价廉,量大面广,所以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信誉,成为我国白酒市场上的主体产品。
进人90年代,各种制酒的原材料、包装物价格上涨幅度很大,而白酒供大于求的总趋势而使其价格增幅很小。这“一大一小”导致了低档、低价的新型白酒在经济上不过关,企业无效益,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这类酒进一步大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专家提出用优质酒精加部分优质白酒搞中档新型白酒的技术路线。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同行们响应,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总产量达50000t以上的大型白酒企业均采用这条技术路线,正在大量生产这种第二代“双优型”的新型白酒。几年中这类酒为行业和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进入1994年,国家调整酒类税收政策,白酒的税赋增加,对新型白酒的大发展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使新型白酒的优点得到发挥,为使这类酒更健康地向前发展,黑龙江省酿酒协会研制成功第三代新型白酒—一营养型复制酒。这种酒的酒体特点为:“保持白酒风格,吸收露酒优点,具备营养酒的特色”。它的质量特点为:“无色、低酸、低酯、低糖、外加营养物”。按税法这类酒属其他酒类,执行10%的消费税率。1996年黑龙江省生产这类白酒15.2万t,增加经济效益5000万元。全国已举办了二期营养型复制酒生产技术培训班,这项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李寻简评:
1.根据沈先生在《白酒生产技术全书》中记载,香精和食用酒精进入中国白酒行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背景是粮食紧张,开始用酒精、香精、糖精加水——即所谓“三精一水”勾兑散装白酒,中国新型白酒由此诞生。这种勾兑酒的缺点是饮后上头。
2. 有些企业明明是用酒精勾兑生产白酒,却千方百计加以保密,生怕消费者不认账,这一现象目前依然存在。大名鼎鼎的二锅头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用酒精串香二锅头发酵香醅生产新型白酒,这大致上可以理解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二锅头就是酒精串蒸酒了。
3. 上世纪70年代后,先进的分析仪器出现,可以检测出来何为新工艺酒、何为传统白酒,基于此专家们提出了“固液勾兑”的新工艺酒路线。现在色谱、质谱等检测仪器更为先进,依然能靠仪器检测来区分出什么是固液酒、什么是固态酒。
4.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总产量达5万吨以上的大型白酒企业均采用“固液勾兑”技术生产路线。用大白话说就是:年产5万吨以上的大型白酒企业均采用酒精、香精加固态酒生产新工艺酒的技术路线!哪怕所谓“大厂嫡系,品牌为王”,大厂均有酒精酒,品牌也一样。
5. 黑龙江省推出的新概念酒——营养型复制酒,1996年黑龙江省生产这类酒15.2万吨,增加经济效益五千万元。营养型复制酒的概念目前在白酒市场上已经不复存在,但这种产品是否存在不得而知,这条记录也可以为当下黑龙江白酒的现状做个备注。
沈怡芳先生主编的《白酒生产技术全书》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白酒行业内的权威著作。本书主审是周恒刚先生,编委会主任是王效金先生,副主编是高景炎、康明官,编委里包括金佩璋、高月明、贾永清、章克昌、曾祖训、赖高淮等白酒界著名专家。这些专家当中仍然健在者如今都是中国白酒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此书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中国所有从事白酒生产技术的专业人员都学习使用过这本工具书。我手头现存的版本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但据行业内专家告诉我,在他的印象中这本书第一版出版的时间更早。
现在,距此书出版的时间已经过去十五六年,有关白酒的国家相关标准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订,关于白酒的科学理念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作为一部指导生产的实用工具手册,《白酒生产技术全书》当中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实际需要。但是好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妨将它当作一本白酒历史的书来看,因为它完整地、如实地保留了历史上各个时期新工艺白酒发展的史料,反映出了当时白酒行业主要专家们的基本理念。
沈怡方先生主编的《白酒生产技术全书》编委名单及版权页,我手头上保存的这本书是2007年1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出版的,其首发上市时间更早一些。李寻/摄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酒友交流群 —END—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