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提供最新的复旦大学官方新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思想引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习近平同志始终从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高度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比如,“日新”、“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理念,为治国理政“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一带一路”等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深刻的文化渊源和底蕴。

习近平同志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譬如,“民惟邦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具有恒久价值的思想精髓渗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同志始终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

中国革命文化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立新民主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民族复兴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元素的基因,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

革命文化承载着中国人卧薪尝胆,奋起自强的精神。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从五四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孕育形成了独具红色气质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作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坚持对文化战线的领导,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精髓。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他革命精神与文化,与长征精神一样,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深厚的先进文化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文化创新,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文化基础上建立,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代表着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有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以及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先进群体与英雄模范,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也是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新时代条件下,我国要在各种文化思潮激烈交织碰撞以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求得生与发展,就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革命文化,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坚定道路、理论、制度等自信的根本指南和不竭动力,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

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坚定自信。

首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生产生活的实践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从而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其次,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革命文化的实质就是红色文化。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因此,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发挥革命文化的优势,要重视开发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讲好红色革命文化故事,积极推进红色革命文化的惠民工程,不断提升革命文化的内涵,使其成为新时代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第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注重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上的理论、制度、科技等各方面的创新,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成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吸收外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赋予更为鲜活的时代内容。

上一篇: 北京市社会保障局信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