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公社是指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
氏族公社在中国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呢?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一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这与人类的三个发展阶段相适应,即: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
打制石器
早期,人类处在血缘婚和血缘公社阶段;到距今约15万年的晚更新世早期,人类体制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物质文化也发展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中期向氏族公社过渡,人类处在前氏族公社阶段;大约距今5万年的晚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物质文化发展到晚期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确立。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走向繁荣,至晚期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父系制最终确立。
一、什么是氏族?
对于“什么是氏族”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曾做过解答。如:
摩尔根认为:“氏族是纯粹以人的关系为基础的,在原始时代中它在各联系阶段中的整合,则为氏族、胞族、部落,及部落联盟,最后形成为一种民族。”
摩尔根
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将氏族和家庭做了对比,他指出:“家庭和氏族所同之点是在它们都是根据亲属关系而组成的,这是说组织的成员是有生育的或是婚姻的关系。但是这两种团体不但结构形态上有差别;家庭是双系的,氏族是单系的;而且各自做不同的事务;家庭是为了抚育,氏族是为了处理经济和政治的事务。”
费孝通
总之,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世系群体,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祖先定向、单系氏族、政治功能、氏族外婚。国外学者把重心置于氏族的血缘特征,强调祖先定向、氏族外婚,国内学者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氏族的功能,强调氏族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功能。
氏族公社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中,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后来为国家所代替。
二、母系氏族社会
约从12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子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这里指的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情况。
仰韶文化陶器
红山文化女神像
在我国,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古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三、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父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男权时代。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龙山时代文化都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良渚文化瑶山墓地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劳动剩余越来越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人类开始没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