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分配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支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18年,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210.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877.7亿元,上交税金46089.7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大陆企业为106家,其中国有企业71家,占到了2/3。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支撑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私营企业数量超过3474.2万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税收收入达96465.5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6.80%,新增就业达到90%。由此可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富总量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要分好“蛋糕”,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但目前仍还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收入倍差为2.69。
为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继续做大“蛋糕”。
同时收入分配要更加合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初次分配环节,要强化知识价值导向,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再分配领域,要落实好“调高、扩中、保低”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建立民生保障长效机制,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始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探索。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伴随农村改革的初步成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邓小平曾经说过,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但市场并非万能,在产权保护、公共产品(服务)、社会救济扶贫等领域市场会失灵。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推动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规范体系,将市场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积极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和市场监管作用,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