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演变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这种演变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了传统,并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经世思潮演变的历史价值通过经世思潮的总体特征而得以呈现出来,虽然它在演变的过程中依旧保留着传统思想的局限性,但却是中国近代的各种社会思潮产生、发展、演进的思想养料。
(一)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继承与发展
(1)历史继承性
经世致用学派最核心的内容就在于为学讲求面对现实实际,投身于社会生活,体现出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鸦片战争前学者们主要针对社会内忧隐患,鸦片战争后则更偏重于外患问题,而无论前后,他们都强调从了解当下所处现实入手,考察研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经世致用学派的历史继承性在于始终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出发点,他们始终肩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身体力行为社会除弊兴利。
经世思潮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虽然其具体内容已经陈旧,不再适用于现在,但是它内在始终继承的入世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存在着不可磨灭的价值。
(2)历史发展性
经世致用思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增加了探访夷情和师夷长技。而研究内容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则表明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学派不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补充发展自己,学者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层次更加深入、领域更加广泛。当西学与中国的传统观念相悖时,经世思想家立刻反思到自身文化观念中的糟粕,打碎原有的偏见,以开放包容和学习进取的心态接受西学,使西学融入经世思潮的体系之中。这种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的学习和引进,是经世思潮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总体性特征
(1)批判社会现实,呼吁改革变法
龚自珍、魏源等思想家看到了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例如:吏治腐败、财政苦难、科举舞弊等诸多问题,他们无畏于统治阶级的压力,无情的揭露了这些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就当时来看,这些设想都没有超出传统思想的范畴,但是在那个“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时代,这些经世思想家们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意义。
(2)强调学以致用,倡导求实求新
嘉道时期,经世思潮强调学以致用,即面对当下,投入现实,去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批判与现实毫无联系的考据学,不得空谈义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他们率先注意到学习西学中的有益成果并加以借鉴,创新“中学”,这也标志着中国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3)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鸦片战争前,尚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盲目的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以“天朝”自居,视外国为“四裔”。然而正是经世思想家们对西方地理和文化知识的追求与探索,改变了原先闭塞的思维模式,大大的冲击了以华夏为中心的理论,使中国人们彻底从“世界中心”的自大中觉醒,因此经世思潮对西方近代思想传入中国起了铺垫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也认识到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的发展状况,所以经世思潮的出现也为洋务思潮和维新思潮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原料。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据约不断开放通商口岸,走上了被迫开放的道路,经世思想家除了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救世良方外,还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中去寻找灵丹妙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有了先前的“经世致用”,才使得之后自然地过渡到“中体西用”,从被迫接受开放到自觉主动开放,这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也为后来确立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奠定了基石。
(三)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历史影响
(1)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史上的开端,它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思潮既能促使人们面对现实,要求近代化,又促使人们学以致用,实现现代化,这一转变深入持续地影响未来发展;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思潮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打通了走向近代化的道路,加强了中西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2)经世思想家们同时也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经世思想家在感情上还带有明显的局限性;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藩篱;思想的传播和影响范围不够广泛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