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的深厚性和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且吸收了涵盖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积极的人类文明成果。二是理论问题的中心: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开展不是从某种权威的理论或者范式出发,而是以生产力为中心展开的。三是理论表述的通俗简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通俗易懂、简单直接,务求实际效果。四是理论体系的严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4个成果从不同方面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既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又前后相继、不断超越,从而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一、理论基础的深厚性和独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且吸收了涵盖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积极的人类文明成果,这些优秀的理论成果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而独特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的深厚性就在于它的思想养分不是贫瘠单一化的内容,而是丰富多彩、营养丰富的思想宝库,把这个作为基础,对于这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来源的广泛性、深厚性和独特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二是立足中国的历史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生产力中心论,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与时俱进,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坚持了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保证了这个理论的科学性。
坚持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就要善于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大同社会的理想观以及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都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这些思想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才深深烙上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坚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进步性的内在要求,是被中国和人类历史发展经验所证明了的,是人类从近代以来日益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原则,兼收并蓄一切可以吸收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因此这个理论才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
坚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来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特别注重吸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从反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提供了警醒,同时在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的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中形成的成功经验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理论问题的中心: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开展不是从某种权威的理论或者范式出发,而是以生产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在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与否的标准时,既没有教条式的从“本本出发”或“权威理论”出发,也没有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生产力为中心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曾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在毛泽东晚年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和“四人帮”将“左倾”教条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到严重损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是主张反对教条主义。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先河,最终冲破了教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禁锢,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理论科学性的标准。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明确了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回答了一直困扰和束缚人们的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党的十五大明确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根本的中心。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心是要实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改革开放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取向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发展视为第一要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实现中国梦作为任务和目标,更是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可以说,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把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判断理论科学性与否的标准,而不是以某种概念和理论逻辑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这种突出生产力标准的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
三、理论表述的通俗简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多少纯粹概念的堆砌,没有多少思辨哲学似的抽象理论表述,而是以问题为中心,通俗易懂、简单直接,务求实际效果。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而展开,既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也没有稀奇古怪的概念,而是以明白流畅的语言、浅显深刻的道理来阐述其理论主张。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其基本切入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等通俗易懂的概念范畴为基础,展开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基本问题,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作为主要概念、范畴,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概念简单明了,实践指向特别明显。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作为基本问题,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求真务实、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概念范畴为基础,展开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其所运用的概念现实针对性很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中国等概念范畴为基础,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问题。
四、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四大理论成果构成,从不同方面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们之间既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又前后相继、不断超越,因此这些不同的理论成果都有自己的理论特色、有自己的理论中心,同时它们之间精神上、价值取向上、方法上基本一致,从而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继承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提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从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创新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表现得也很明显。这4个理论成果对于前面的理论都进行了重点超越,实现了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的侧重点在于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重点突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主题,是在对党的历史地位进行科学判断后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角色转变问题,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了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许多重大关系;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强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四大理论成果从不同的时代要求、时代任务出发,共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实际问题,创造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成果,最终形成了骨架结实、四梁八柱齐全、分工明确、内在逻辑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