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剧中只要是出现乾隆基本上都会出现香妃或者容妃,比如《如懿传》中的寒香见,被乾隆封为容妃,出身与寒部,一直对乾隆冷若冰霜;
再比如《延禧攻略》中的顺嫔,乾隆后宫中最美丽的妃子,早就已经生儿育女却还是被送给乾隆,为了报仇挑唆乾隆与令妃魏璎珞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含香,阿里和卓的女儿,自带香气,能吸引蝴蝶,但就是不爱乾隆,与自己心爱的男人麦尔丹私奔。
除了《延禧攻略》中的顺嫔乾隆并不爱她外,另外两部剧中不管是寒香见还是含香,乾隆都是一见钟情,为之疯魔。
那么问题来了:香妃跟容妃是一个人吗?
在野史中都说乾隆确实有一个香妃,是新疆回部首领霍集占的妻子,长得明艳动人,更奇怪的是她不需要涂脂抹粉便浑身自带香气,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香妃”。香妃远近闻名,即便是远在紫禁城的乾隆也听说此事,所以在兆惠将军平定回部叛乱的时候,打听一下是否当真有香妃这个人。
兆惠将军何等聪明,又怎么会不懂乾隆的意思呢?
在找到香妃以后便将其带回了京城,乾隆见到香妃便一见钟情,接着就要临幸她,但是香妃誓死不从,绝不受辱。乾隆无奈,只好想尽各种办法哄得美人一笑;但是皇太后不情愿了,便趁着乾隆不在的时候,直接赐死了香妃。乾隆得知后很伤心,下旨厚葬香妃。
在《清史稿》、《清列朝后妃传稿》等书中确实记载了乾隆有一位容妃,姓和卓氏。容妃的父亲是回部台吉和扎麦(和扎麦不是名字是“和卓木”的称号,意思是我的“和卓”,而和卓则是对我国新疆以及中亚、西亚等地伊斯兰教封建贵族的尊称)的女儿,在刚入宫的时候被封为贵人,后来慢慢的被封为妃,乾隆五十三年病逝。
而且野史当中所说的香妃就是容妃:
香妃是新疆维尔吾族人,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乾隆一朝最后的封号就是妃;而容妃也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信奉的也是伊斯兰教,最终的封号就是容妃,而且乾隆整个后宫中只有这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出身的后妃。
可见,香妃就是容妃。
另外在新疆市郊的香妃祖先墓中也提到了香妃的父亲就是艾力和卓,根据《西域同文志》等书的记载,“阿里和卓”就是“艾力和卓”,只是在汉字翻译上有一些差异。另外书中还记载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额色伊,儿子是图尔都;在《容妃遗物折》中,便提到了容妃部分娘家人的性命,跟《西域同文志》等书中提到的香妃父亲、哥哥与五叔的名字是完全一样。
如此便更加确定,香妃就是容妃。
历史上的香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香妃的说法有很多,
有的说法是香妃是新疆叛乱首领霍集占的妻子,被兆惠将军俘虏后送到了紫禁城;
有的说法是香妃原本就是民女,被抢进皇宫的;
有的说法是香妃是被皇太后赐死的,还有的说法是香妃誓死不从自尽而死
甚至有的说法是香妃顺从了乾隆,还为乾隆生儿育女,自然病逝的。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香妃究竟是怎么回事?
乾隆又为何非要娶一位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呢?
香妃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香妃的祖先是新疆回教的始祖派噶木巴尔,父亲是阿里和卓,哥哥是图尔都。香妃的家族一直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后来大小和卓叛乱,香妃的家人拥护清廷,并不参与叛乱,便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搬迁到了伊犁居住
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再次带兵平叛,香妃的五叔额色伊、兄长图尔都等带兵配合清军作战,次年大小和卓叛乱也平定了。香妃的叔叔与兄长则被乾隆宣召来到紫禁城,额色伊被封为辅国公,图尔都则是被封为一等台吉。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举行盛大的宴会,热情招待外藩诸位首领,这次额色伊、图尔都也都在邀请之列,而且乾隆还在西长安门外盖了很多的房子,供他们在京城居住。
这次香妃也跟随兄长一起来到京城,图尔都为了感谢乾隆的恩德,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便将自己的亲妹妹献给了乾隆。在得到妹妹同意后,选择良辰吉日,入宫成为乾隆的妃嫔。从此以后,乾隆的宫里便多了一位美丽的妃嫔—香妃。
一开始乾隆将其封为和贵人,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衣物;
香妃入宫两个月后,乾隆将宫女巴郎赏赐给图尔都为妻,成为香妃的嫂嫂
香妃入宫以后,待人宽厚有礼,宫里人对她的印象也都很不错。
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将其晋封为容嫔;
乾隆二十七年,香妃的哥哥图尔都被封为辅国公;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香妃与哥哥图尔都一起陪伴出行,亲眼目睹了中原地区的壮美山河,开阔了眼界。
乾隆三十六年,香妃被晋封为容妃。香妃能一步一步晋封,其实并没有子嗣的功劳,因为香妃自始至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靠的全都是乾隆对她的宠爱。
乾隆三十九年,香妃第三次陪伴乾隆南巡,还有幸去爬了泰山,拜了孔庙
乾隆四十三年,香妃再次陪伴乾隆出巡,这次是前往满清的发祥地盛京,拜谒了满清的祖陵。
几乎每次大的出巡乾隆都会带着香妃,可见香妃确实很得宠。
自乾隆三十一年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病逝后,宫里便没再册立新后;自乾隆四十年令皇贵妃魏佳氏病逝后,宫里也没再立皇贵妃,宫中位份最高的便是妃,在当时乾隆的后宫中一共是六位妃,而香妃便是其中之一。
从乾隆五十年以后,香妃的身体便开始越来越差,所以很少再抛头露面;但乾隆仍旧没有忽视香妃,经常单独给香妃赏赐。
之前香妃年轻貌美的时候,乾隆宠爱她我们可以理解,毕竟谁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但到了乾隆五十年,香妃已经年过50,容颜衰老,还有乾隆的重视,也确实很难得了。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乾隆又赏赐了香妃十个春橘,但仅仅五天后香妃病逝,这次赏赐也成为香妃生前最后的一次赏赐。
香妃一生没有生育子女,所以在死后自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守灵;乾隆下旨皇八子永璇带领诸位阿哥以及大臣护送香妃的棺椁前往清东陵,九月二十五日香妃正式下葬裕陵妃园地宫,位于第二排东边第一个的位置。
结语
其实在乾隆的后宫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一点都不奇怪,这恰恰是去大清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的“怀柔”政策的表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廷为了加强统治,维护统一与民族团结,实行“怀柔”政策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和亲便是最直接的方式。
从康熙朝到乾隆朝总是时不时地会发生叛乱,平叛成功则归顺,归顺一段时间又反叛,如此反复并不能长久;乾隆为了维护统一,便将反对新疆叛乱的主要人物香妃的叔叔们以及兄长召入紫禁城,不仅加官进爵,给与赏赐,还将
图尔都的妹妹纳为自己的妃嫔
宫女巴郎赏赐给香妃的哥哥图尔都
乾隆这样的安排颇有深意,正是乾隆这样的安排让新疆安稳了长达60年的时间。香妃在紫禁城生活28的时间,得乾隆的宠爱与信任,死后也葬在了皇陵,为她的民族与大清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