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参考答案(04)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是关于人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3、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4、定性研究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5、定量研究是对于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二、填空题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2、人,人类。3、自然科学。4、孕育,生成,拓展。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建设。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的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自觉性。14、简单随机,分层抽样。15、参与观察,直接观察,非参与观察。三、选择题A;14、D;15、D;16、C;17、B;18、A;19、C;20、B。
四、简答题1、答题要点提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2、答题要点提示: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季节倾向性;(2)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3、答题要点提示: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的特殊条件有:(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须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3)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须提高其预见性。五、论述题1、答题要点提示:(1)现代人文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难以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当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上滋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这些新兴学科就像一条条纽带,更紧密地把人文科学和社科学联为一体。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乃至一体化的趋势。(2)人类科学发展,一般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的螺旋式路线前进。
当人类的认识能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由此,人类对世界认识也就相应地从混合状态分化为两种相对独立的科学部类,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本质上看,自然、人类、科学都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也出现了某种综合化的趋势;但是,目前它们仍有明显的区分度,是相互联结、相互对应的两大科学部2、答题要点提示:(1)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有而又具有普通意义的认识方式,每一种“一般方法”都处于两极的认识方式综合而成,如第一种“一般方法”的一极是“理性批判”,这种积极的理性的批判,是一种具有明确创造意识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方式;另一极是“情感激发”,这种科学工作感情的激发,既是创造性研究活动的重要动力,又是使研究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和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功能,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认识方式。三种“一般方法”有个共同点:它们的两极中的一极同讲求实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一致,另一极同讲求感受、体验、领悟的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教材认为,把相互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联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共同特征。
(2)、三种“一般方法”的形成说到底都取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但要像自然科学那样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而且通常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和间接的价值判断,回答“合理不合理”、“应该怎么样”。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但要运用理性批判、定量研究、技术分析这一类认识方式,而且要运用情感激发、定性研究、直觉领悟这一认识方式,更要把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技术分析与直觉领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在研究成果中体现事实与价值、数量与质量、真理性与合理性的辨证统一。三种“一般方法”在这个根本点上是一脉相通的。归纳起来,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它们都适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融合。(请参考学习指导书第52——533、答题要点提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社会实践同时创造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和对象;其次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方面;再次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上。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也就是互动关系。(2)社会需要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关系。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社会的需要。巨大的社会需求,使人文社会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其次来自于它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常常表现为人文社会科学各理论体系、流派观念之间的争论与批判、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总的来说,社会需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外因,自身发展需要则是其内因,两者同时发挥作用,互相影响,呈现出一种辨证统一的态势。(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形态特征。常规性发展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通常是量上的变化;革命性发展是从根本上否定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是一种全局性的、体系性的,带有根本性质的发展和变化。常规性发展中滋生着革命的因素,革命性发展中蕴涵着对旧理论合理因素的继承。《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2、全球问题是与整个全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人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学泛指以人的研究为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狭义的人学指从哲学的高度探索人性奥秘、人生价值及人的发展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4、文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学艺术审美活动,揭示其规律的科学。5、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二、填空题1、战争与革命,对抗与对话,和平与发展。2、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技术。3、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社会革命,学术建设。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5、科学主义,人本主义。6、全面,真实,必然。7、性质、原理、批评标准,演变发展,对具体作家作品 的评价。8、梭绪尔,所指。9、乔姆斯基,语言能力。10、马氏文通,马建忠。 三、选择题 B;13、D;14、B;15、C;16、C;17、B;18、A。 四、简答题 1、答题要点提示: 20 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有:(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 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 2、答题要点提示: 20 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1)“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 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4)历 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3、答题要点提示: 20 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1)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 理;(2)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3)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4)进一步探索文艺与 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4、答题要点提示: “语言”是语言符号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 言语是个人的,从属的。虽然语言存在于言语中,但是语言研究只有排除杂乱的、偶然的言 语现象,才能确立语言学的科学性。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提示: 管理学在20 世纪的发展,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20 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 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 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 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 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专家也 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 物质——社会——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 林”,并发展成为跨学科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 管理科学。
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是20 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 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体发展特点的缩影。 (3)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 然人、机器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标志着管理学几度飞跃,充分反映 了20 世纪世界人文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广 泛关注。 2、答题要点提示: (1)教育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 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 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 世纪下 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 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 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 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了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世界和中国,从 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 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 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 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 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新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 “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 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培 养的“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 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 历史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3 参考答案(04)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一门以人(及动物)的心灵作为研究对象,并用科学方法阐明其实质的学 2、国家干预主义是与经济自由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其理论源头是16 世纪到17 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 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3、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 发端于17 世纪中叶到19 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