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视野,对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是还需要不断系统性完善和整体性提升。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化底线思维和增强安全意识,居安思危,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整体上延续了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所作出的部署,继续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安全和稳定的理念,同时又重点突出从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控化解、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体现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引。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发酵于基层,处理好了可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处理不好无事可能生出事来,小事可能演变成大事。因此,必须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
第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今年出台的全国第一部关于枫桥经验的创制性地方性法规《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把枫桥经验这个基层治理经验上升为普遍的法治规则,总结提炼转化为社会治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法治模式。
第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积极构建完善信访工作大格局,信访问题都是牵涉诸多方面,成因错综复杂,仅仅靠一个部门力量、一种工作方法、一项制度机制是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要不断健全信访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机制,做到依法合理分流、主动承接办理,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能得到合理合法结果。
第三,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基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佛山一直都是智慧城市治理的改革探路者和先行军,要进一步在基层领域通过智慧赋能,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健全多种智慧治理手段,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便捷渠道,更好畅通公开信息,从源头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助力基层党建提“智”增效。
第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既要增强建设基层党组织的自觉,也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统筹好各种乡村治理资源和力量,这样才能把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管理和服务优势。抓好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要选好配强头雁,带动村民重视思想道德,学法懂法用法,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作者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