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全传》—
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历史简介)
—任中原著
在“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杜月笙利用他在新闻界的影响力,发动上海各大报社、电台,长篇累牍,日以继夜地报道了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寇的壮烈事迹。
这些讯息一经报纸、电台、广播传出后,便如一记春雷,振聋发聩,人们都知道了,在列强横行、政府软弱退让的时候,在上海还有着这么一支勇敢的中国军队存在。
其时,国人爱国热情之高,为近代中国所罕见。人们有钱出钱,有物捐物,上至商贾闻人,下至车夫平民,全都万众一心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在上海各大报馆、团体、机关门前,常有大批的群众聚集,捐钱捐物。
2月1日,上海《申报》报社收到了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读者捐赠的支票一万元,另附信一封,表示国难当头,舍己为公者荣,苟谋私利者耻,他虽然家境贫穷,也愿意倾其所有支援前线抗战的十九路军将士。
此事经过报纸刊载后,连续几天,有很多的市民纷起效法,也匿名捐来了大笔款项。
岂止国内人民涌起捐献的热潮,就连海外侨胞汇款慰劳亦非常热烈。在“一·二八”事变后没过几天,就有大笔的汇款自海外汇到上海。爪哇、菲律宾、美国等地的华侨汇款更是每日不断。旧金山的华侨周崧捐助军饷20万元。他还声明:如中国对日宣战,愿捐军饷100万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人好像突然从浑浑噩噩的睡梦里清醒了,以自己最直接、最有力的行动向世人宣示,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是有尊严的民族。
除了捐献款项之外,他们还尽力地募集军需物资,食品、日用品、棉衣被褥、通讯器材、沙包水泥、防御工事器材等,源源不绝地运往前线。两军鏖战,军需耗损十分严重,经常是一个冲锋下来,就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麻袋沙包等物修筑防御工事。
无论十九路军需要何种物资,只消战地传出消息,上海市民就会竭尽全力地捐献所需物资,而且常常超过所需。
有一次,前方遭到了敌军飞机的轰炸,很多运送物资的车辆被炸毁,亟需补充,上海工商界的各大企业立即捐献运货卡车,市民们则将自行车捐献。
图为:宋庆龄
还有一次,宋庆龄和何香凝女士前往前行劳军,适值大雪纷飞,但十九路军的战士们依旧穿着单衣,宋、何两人百感交集,返回租界后,就找到维持会的史量才等人劝募棉衣。
消息刊出后,不到5天的时间,维持会就收到旧棉衣、棉被二千余件,全新棉衣裤3万多套。
这些捐献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十九路军的抗日行动。
事实上,从1931年8月起,十九路军就不曾领到丝毫的军饷。蒋介石政府借口国难严重,税收减少,排斥非嫡系的十九路军,一再拖欠军饷。
到“一·二八”事件爆发,军政部已经拖欠十九路军军饷近半年之久,达数百万元之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十九路军的装备未能及时更换,在数九严寒的日子里仍然穿着单衣和日军作战。
现在,各界踊跃捐款,捐赠物资,对于十九路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极大地鼓励了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士气。
在接到这么多的捐赠后,他们立即通电全国,并在报纸上刊登告示,表示民众所捐赠物资,一厘一毫都将用于抗日大业之上,不辜负全国人民殷殷的抗战期望。
图为:杨虎
这一期间,杜月笙尽心尽力,动员了杜门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十九路军。说起来,杜月笙和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还是旧识。三年前,蔡廷锴到上海考察,他的故交好友、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设宴欢迎。
杨虎特意请了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作陪,两人也就因此相熟于推杯换盏之间。在“一·二八”事变前夕,杜月笙就和上海市商会会长王晓籁等一行人乘车前往蔡廷锴的司令部慰问。
图为:蔡廷锴
在得知蔡廷锴将军打算招募义勇军,北上抗日后,杜月笙大为敬佩。
1月28日,当蔡廷锴将军率部奋起反击,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后,杜月笙满心钦佩,亦觉得国难当头,无论如何都要助蔡廷锴一臂之力。2月1日,日军和十九路军的战火未息,杜月笙就偕王晓籁、黄炎培等十几个人,带着大量的捐款、粮米和罐头等日用品前往蔡廷锴的司令部慰劳。
杜月笙对蔡廷锴说,十九路军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令人钦佩。
军中若有任何物质方面的需求,尽管开口,上海的百姓愿意全权负责。蔡廷锴向众人道谢。杜月笙又给蔡廷锴提了一个建议:在上海租界里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和维持会等团体联络,处理后勤捐赠事宜。
6日,蔡廷锴在法租界设立驻沪办事处,任命自己的好友范志陆为主任,叶少泉、邓瑞人、杨建平、庄伟刚等人作为助手。
由于各方捐赠甚多,即使这个机构十分庞大,仍然忙不过来。
到了4月份的时候,各界募捐款项已经高达700万元,捐赠的其他实物则多不胜数。4月末,蔡廷锴将军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决定从驻沪办事处收到的劳军款项中拨出一部分,付清全军自上一年8月份以来就拖欠的600万元的军饷。
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万元,国民党军政部原本要求十九路军全额上交,但在十九路军全体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同意将这些余款留作残废官兵的抚恤金。
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得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却违背了以蒋介石、何应钦为代表的南京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既定方针。虽然蒋介石在全国民众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之下,调派张治中率领第五军增援上海,但那是时势所迫,不得不为。
太仓·浏河
3月2日,大批精锐日军自太仓浏河登陆,形成了对十九路军的夹击之势,十九路军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后撤。日军于次日占领了真茹、南翔,随后宣布停战。
这正合蒋介石的心意,他忙请求英美等国居中调停,同时一再电令十九路军要严守秩序,不得随意对日军发起攻击。
5月5日,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内容,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却可以长期留驻吴淞、闸北等地。随后,十九路军奉命调离上海,开赴福建。
—结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