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我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能称得上国学大师的凤毛麟角!
我心目中,只有两位!
第一、钱钟书(1910---1998)
无锡名门望族钱氏后人,字默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中西文化研究专家、国学大师;代表作:管锥篇、谈艺录、围城;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翻译(主译)。
钱先生,是公认的现代中国外语最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师;在比较文化、中西文化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上,达到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巅峰。特别是代表作《管锥篇》,为当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前无古人的之作。
在学术界,有人称叹钱先生为“文化昆仑”;
小时候,钱先生的父亲觉得他讲话太直爽,怕会得罪人,就为他起了一个字“默存”,希望不要因言惹祸。
在文学界,《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奇幻之作”,风格迥异于其他作家!开创了“钱体”文风。
代表作《管锥编》,博大精深!研究中国古典文献,而又同时通过多种语种的外语文献来论证!令人叹为观止!当今中国,能够不借助其他工具单独地完全读懂《谈艺录》的学者,可以说也是凤毛麟角;因为需要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以及多种外语的学识!很少人能够两者兼得、并且能够炉火纯青。
(钱钟书与夫人杨绛,杨绛,著名翻译家、散文家)
(同在欧洲留学的年轻时的钱钟书与杨绛)
《管锥编》成为中国当代许多博士生的博士论文选题;但是,他们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读懂了钱钟书和他的《管锥编》。这边奇书中,除了文学之外,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许多学问:宗教、历史、哲学、语言学、训诂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是公认的当代中国学者中古典文化、文学研究中的百科全书、珠穆朗玛峰!
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研究钱钟书的学科诞生了:‘钱学’,一度成为显学。类似于‘红学’。当代中国学人中尚无一人享此殊荣。但钱先生对此非常不以为然。他躲避采访、拒绝参与各种庆典仪式及无谓的社交。有一次,他在电话中回答瑞典的一位学者:你吃了鸡蛋觉得好,为什么还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但是,钱先生对于晚辈后生的求教却是孜孜不倦。
本人,曾经因为偶然的机会,与钱先生通过书信;终身难忘。钱先生对于晚辈后生极其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令人感动不已。
(钱钟书书法)
在我心中,钱钟书先生,是中国当代研究古典文学的第一大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钱钟书遗墨)
(钱钟书手稿集)
第二、陈寅恪(1890--1969)
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曾经著名的的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其他三位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因学识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南开郑天挺教授语)。
(蜚声中外的文史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年轻时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哈佛大学等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典文献、历史的研究,代表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学研究工作,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寅恪治学主旨“在史中求识”。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
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现在工人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其他大学者,发展了中国的历史考据学。成为超越时代的集大成的学问家。
(陈寅恪代表作之一)
陈先生个性倔强、性格有些孤僻,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在建国后,是少有的埋头做学问的大学问家之一。晚年寓居中山大学。在双目失
明的
状况下,依然可以靠口述完成学术著作。这就是‘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代表著作之一)
易中天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劝君莫谈陈寅恪”,大意,他研究的是极为精深的古典文献,与一般大众的趣味迥异,一般人谈论他而又对他没有什么理解,是在歪曲他甚至糟蹋他。
超级大师的境界,真不是我们一般大众能望其项背的!
(陈寅恪信奉的学术精神)
与钱钟书一样,两人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淡泊名利、不事张扬。
在四十年代,曾经有人问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吴宓,谁是当今中国学术界最博学的人?吴答:一个是钱钟书,一个是陈寅恪。吴的年纪和辈份要比钱钟书高(算得上是钱的老师),竟然也对钱钟书如此高看。
大师,与我们有些距离;
但是,我们可以仰望其风采、可以探究其堂奥;
只可惜,这种学术大师,现在已经越来越珍稀了。
现代中国的国学大师,
只有他们两个!
民国时期的清华四大导师蜡像: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其他人,虽然也有水平很高的,但是与他们两位相比,似乎不好排在一起!
他们二人,是现代中国真正的国学大师!
中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我是真像旁观者
码字不易,支持原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