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黔渝携手,共探民乡”暑期实践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围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普及知识产权”的主题,开展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
图为肇兴侗寨古朴的特色木构建筑景观
侗族乐器(侗族乐器有哪些)
侗族手艺有传承,农业合作社促发展
“黔渝携手,共探民乡”暑期实践队根据事先拟好的访谈提纲针对当地村民、商户、中小企业负责人以及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受访者陆勇妹为蓝靛染省级传承人,从小接触靛染工艺,2012年左右成立“侗品源”合作社,这也是侗寨内最大的合作社。平时会做手工艺品进行售卖,还会到乡下去收购村民的手工艺品进行售卖。合作社会根据不同人群安排不同工作(织布、染布、绣花、种草药),每年能收大概收百幅到千幅左右。此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展现出侗族的年轻人积极的带领着村民开拓致富新途径,形成了较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侗族手艺人正在制作民族服饰
谈及民族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陆主任表示:“法制相对落后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寨中村民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缺少基本的了解,大多数村民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做生意上,只有极少数人在从事民族品牌的工作;县、乡政府联合村委会也做过相关宣传,但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村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难以理解,部分年轻人对此也缺失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村寨法官工作站的相继设立,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知识产权宣传和普及的可能性。陆主任继续表示:“现在所采取的依旧是以保护传承好民族手艺为主,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村民打造民族品牌,但是,要想解决好村民法律意识这个问题,根本还是得落在教育上,未来相关工作任重道远。”
图为团队成员在肇兴村村委会与陆主任进行交谈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为当地村民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为了让侗寨村民更加形象地认识了解知识产权,团队成员悉心向其一一列举相关案例,例如:有人将侗寨的大歌舞蹈等表演拍摄制成光盘等自行售卖营利、有的人非侗族却打着“侗药”的牌子开办制药企业、有的非民族的酒楼饭店利用少数民族表演招徕客人……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举例和解释,在侗寨村民间取得积极回应,纷纷表示未来会多多关注民族“版权”的内容,也会考虑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向当地商户宣传少数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