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会现场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这些都是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近日,石家庄市栾城区教育局邀请专家学者为全区教职工培训,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生根方式、方法。
7月7日上午,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红受邀为栾城区460余位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进行《中华十德与国学研究与实践》专题培训讲座,她从课题研究、科研引领层面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展示《中华十德与国学》系列国学教育读本的编写和内容概况,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全体儿女‘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和道德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需要、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构筑和巩固这一家园和支撑。”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副会长赵志同在出席培训班上讲话道。
据悉,《中华十德与国学研究与实践》是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课题于2014年8月26日立项,主研人为原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该课题以建立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目标,启动了《中华十德与国学》国学教育读本的编写及大力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工作,开展实验园、实验学校子课题开题与实验学校授牌,自幼儿园至大学阶段以《中华十德与国学》课堂教学作为载体,引导大、中、小学生及幼儿认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
张红秘书长讲座
张红秘书长在培训中指出,《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是在总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立德修身”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忠德、孝德、仁德、智德、信德、礼德、义德、勤德、勇德、廉德”为主要内容,每一“德”均通过三方面的行为规范进行践行修身,初步建构了“中华十德三十修”修身践行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既包括了公民个人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共道德和自然和谐之道,也涵盖了高尚道德、基准道德、底线道德等三个层级的中华道德。
据介绍,《中华十德与国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创新构建“中华十德三十修”修身践行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将庞大的中华文化体系梳理为“以德育人”的德育体系,创新修身践行六环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践行修身、学以致用,《中华十德与国学》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小学、高中、大学的一体化系列教材,共计“中华十德三十修”420个德育点,以其系统性、科学性填补了现行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短板。
“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对于老师和孩子们都意义非凡,希望老师们能肩负责任,义务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培训结束时张红秘书长寄语道,参与培训的老师们纷纷表示经过培训受益匪浅,将会努力把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华十德与国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紧密结合,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践行者。
培训会现场
栾城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宋代“三苏”、元代数学家李冶等历史名家,栾城在学习、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次培训会为栾城区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方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栾城区教育局局长李路贤说道。
“下学期全区要重点推进国学教育,教育局专门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由各学校由政教副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具体负责,全面实施国学教育进校园工程,有教材、有专兼职国学教师、有课程安排、有实际成效,把国学教育作为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真正让国学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做到入心、入脑”专题培训会后李路贤局长表示。
栾城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推进国学教育方面下定了决心,专题培训、系列部署不仅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体现,更是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