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中国学生_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_巴勒斯坦留学生中国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

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_中国学生_巴勒斯坦留学生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_巴勒斯坦留学生中国_中国学生

据介绍,课题组下一步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在今年年底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以此推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谈到核心素养的提出和落实,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指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

核心素养的落实,则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不能不承认的是,在当下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

一是学科课程,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

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

综合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报道

图片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海淀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接受教育

上一篇: 媒体聚焦:打造国际化高职教育 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下一篇: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