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

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

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领兵十三万抵达宁远城下,隔着数里地安营扎寨。哪知袁崇焕麾下家丁罗立擅长使用大炮,对准后金军大寨就是一顿输出,导致后金军发生混乱,被迫向后转移阵地数里以稳定军心。一番混乱之后,后金军这才稳住部队阵型。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正月二十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领兵十三万抵达宁远城下,隔着数里地安营扎寨。哪知袁崇焕麾下家丁罗立擅长使用大炮,对准后金军大寨就是一顿输出,导致后金军发生混乱,被迫向后转移阵地数里以稳定军心。一番混乱之后,后金军这才稳住部队阵型。

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

抚顺之战(抚顺之战中归顺后金是谁)

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正式下令全面进攻宁远城。后金军虽然发动了全面进攻,但实际上重点进攻方向是宁远的西南角。努尔哈赤的眼光非常的毒辣,作战多年,他很清楚对面的想法。宁远城的东南角正对山海关,也是辽西走廊的通道。明军必定在此部署主要力量,明军也必然认为,这里就是主要攻击方向。努尔哈赤剑走偏锋,命令主力部队攻打西南角,试图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上午时分,数万后金精锐疯狂涌来,大战一触即发。朝鲜人韩瑷当时在宁远充当翻译,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袁崇焕得到消息后,没有任何的惊讶。命令部队不要慌张,不要敲鼓影响命令上传下达,所有人都偃旗息鼓等待他的进一步命令。整个宁远城似乎寂静如死了一般,全城似乎只有城外后金军的喊杀声,场面十分诡异。待后金军抵进城墙后,袁崇焕厉声下令开炮还击。十几门西洋大炮同时开火,西南角的城墙上怒吼声震天。此时向下俯望,后金军步兵、骑兵、楯车蜂拥而至,漫天蔽野,天地为之变色。”——《明史纪事本末》

后金军士兵推着楯车往前冲,楯车是一种可以推行前进的木板车,车的前侧装有五六寸厚的木板,裹上牛皮防止明军纵火焚烧。这是后金军的第一波冲锋队伍,紧随其后的是弓箭手;第三层则是推着小木车的后金军,小木车上装满了泥土用于填塞壕沟;最后面是八旗铁骑精锐,重甲骑兵断后,负责战场纪律,防止前方部队胆敢不用命死战或者未战而逃。后金以骑射起家,军中弓箭手技术娴熟,高手如云。上万弓弩手齐射,宁远城墙几乎成了刺猬一般。如蝗虫洗地般的箭雨倾泻下来,压制着明军,但明军依旧进行最为有效的反击。

城上的大炮始终对准后金军的楯车轰击,不断有楯车被炸得稀碎,后面的后金军被铁质炮弹轰的支离破碎,死无全尸。但是后面的后金军依旧红了眼的往前冲,并不做任何停留。前面的冲锋部队,几乎是尸体枕着尸体一样继续前进,有·一些楯车因为速度快,足够幸运而抵达城墙之下。由于部分后金军手持斧钺和铁锥,拿着这些东西的后金军试图凿破城墙根。由于楯车上方有厚厚的木板作为保护,明军火炮也无法有效轰击到城墙根下(存在射击死角问题),一般的弓弩也根本无法杀伤楯车下的后金军。短短不到一刻钟,已经有三四处城墙被后金军凿出了窟窿,而且窟窿正在逐渐扩大,城墙主体有垮塌的风险。

楯车

危难之际,袁崇焕命令将宁远城库藏的一万一千两白银全部拿出来,放置在城楼上。有能奋勇杀敌的,赏银一锭。不仅如此,袁崇焕身为文官,一位三品大员,亲自登上城楼与将士们一同作战。他看到城墙出现窟窿,不顾形象地挑着担与将士们一起填塞缺口,流矢射中了他的臂膀,他毫不在意,把自己的官袍撕了包扎一下之后,立刻继续与将士们填塞缺口。此举令宁远守军大受鼓舞,明军将士纷纷悍不畏死地堵住缺口,令后金军冒死凿出来的成果付诸东流。但是后金军锲而不舍,依旧继续努力凿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情况依旧万分危急。

宁远通判金启徖急中生智,想了一个点子。他把火药均匀洒在芦花被褥和被单上,然后捆成一捆后点燃。为了试验效果,他先进行尝试。谁知道刚一点火就有火星就窜到胡须上,随后迅速蔓延全身,金启徖竟因为试验燃烧效果而被当场烧死。袁崇焕听闻后,来不及抚恤慰问,立刻下令推广此种方法。要求集中全城的被褥床单,使用此法进行处理,后金军随后忽然看见明军将大量被褥床单成捆地扔下来。还搞不清楚状况的后金兵甚至抢起来这些东西。哪知随后明军发射涂有火油的箭矢,点燃了这些火药。眨眼间,火势腾起,大量后金军被烧死烧伤,火星但凡沾染上根本无法扑灭。史书记载:“火星所及,无不糜烂”。

在西南角的进攻中,后金军损失非常惨重,部队根本无法继续组织起第二次进攻。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命令转移进攻城南方向。继续发动持续性进攻,试图一举突破宁远城防线。袁崇焕实施老办法,继续利用火油严重杀伤后金军士兵。后金军的板车、楯车等被明军烧的损失殆尽。直到夜里,努尔哈赤依旧下令继续进攻,后金军举着火把攻城,明军更是把火球扔到城下照明。顿时城上城下,如同白昼,后金军始终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战术成功登城。晚间十点左右,努尔哈赤下令收兵回营,整军再战。

第一日的进攻给后金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致使后金军士气遭受重创。大量阵亡将士的尸体堆在宁远城下无人打理,这对后金军士气几乎是致命性的。第二日的进攻,尽管努尔哈赤三令五申以军法严酷来威胁强迫部队进攻,但是后金军普遍不敢接近城墙,纵使八旗将领拍马来回督战驱赶士兵,效果也很有限。后金军利用大量汉军作为攻城的炮灰,但是这些汉军平时的待遇一般,战斗力实际上也很有限。而各八旗部队也不愿意将骑兵精锐投入到攻城这样的残酷战之中。由于士气实在是低落不已,努尔哈赤被迫选择停止进攻,后撤五里地到龙宫寺扎营休养生息。二十六日上午,后金军再次围住宁远城,但是努尔哈赤并未下令继续攻城。面对如同刺猬一般无从下手的宁远城,努尔哈赤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之地。

当天,努尔哈赤决定改变攻击方向,对觉华岛发起进攻。觉华岛是明军囤积粮食的重要据点,觉华岛虽然在海上,但是正月的辽东是十分寒冷的,海上接上了厚厚的冰层。后金军踏着冰面向觉华岛明军发动进攻。觉华岛上有八万多石粮草,约有7000守军。觉华岛守军也十分警惕,在营地外围堆积了大量战车,形成一个简易的防线。明军每天都派遣部队破坏冰层,防止后金军踏冰而来,无奈天气实在是过于寒冷,凿开的冰面很快就被冻住。

悍将武纳格领了努尔哈赤的命令后,带着数万精锐奔向觉华岛。觉华岛守军根本无险可守,无法抵挡八旗铁骑的冲击。很快,明军的防线就被后金军撕裂,后金军纵马驰骋将觉华岛踏成一片白地。《明实录》记载,觉华岛七千守军全部阵亡,无一幸免。袁崇焕之后亲自撰写《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深切哀悼了这七千为大明王朝殉难的将士们。

由于攻打宁远城导致部队士气严重低落,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努尔哈赤被迫选择撤围,带领大军返回沈阳整军再战。正月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下令解围宁远城,部队从兴水县向东撤退,经过右屯卫烧毁粮草后,于二月九日返回沈阳城,宁远之战就这样迅速的结束了。

宁远之战后金军损失不小,仅阵亡官兵就达数千人,受伤人数就更多了。明军在战后统计,得到了269颗东虏的脑袋,但是实际上后金军的阵亡数字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大量尸体被后金军抢了回去。但是笔者需要指出的是:努尔哈赤并未在宁远城下受伤。什么被大炮所伤,都是子虚乌有的杜撰。天启六年正月底,努尔哈赤领兵撤退解围,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如果是大炮所伤,努尔哈赤绝对不可能活得这么久。况且,他死于巡视的途中,假如其被大炮所伤,怎么可能还能去巡视地方呢?

努尔哈赤出生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到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八岁了,年老体迈的他因为宁远城的挫败,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寡欢,加之身患毒疽,一连串的打击致使以及精神上的挫败使其最后突然逝世,并非被宁远城的大炮所伤。

但无论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宁远之战让努尔哈赤近四十年疯狂扩张的脚步第一次被打断,努尔哈赤自1583年起兵以来,其鲜有败绩。与明朝开战八年,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辽沈大战、广宁之战;几乎战无不胜,横扫天下而不可一世。结果在宁远城这个小地方,被袁崇焕这个默默无闻的将领阻拦在了宁远城下,这对于明清战争的格局也有巨大的改变。这表明清王朝的扩充脚步进入了一个平缓的时期,同时也表明清王朝的缔造者们需要提出更为适应未来发展的政策,反向倒逼努尔哈赤的继任者们努力改变自己的执政理念。

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在太子河畔溘然长逝,八旗贵族经过激烈角逐之后,选出八阿哥皇太极为新任大汗。后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步入了一个快车道。

明朝方面对于宁远之战是十分看重的,熹宗皇帝在宁远被围后的几天里,几乎是茶不思饭不想,寝食难安。宁远被围之后前线杳无音信,明廷上下各级担忧不已,很多官员忧虑是否能够真的守住,毕竟从万历年间开始,朝廷对东虏的战事就没有胜利过。正月二十九日,第一日守住城池的军报传来后,朝廷衮衮诸公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二月十三日,宁远之战最后的战报抵达京师之后,朝野为之欢呼雀跃。明廷称之为“宁远大捷”。尽管杀伤后金军数量有限,但这对于明朝确实是一场大捷。至万历四十六年始,明清双方开战以来,明军屡战屡败,辽东失地千里。朝野上下,无论是军心民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宁远大捷为明朝上下注入了足够的信心。

正如内阁大学士,明廷首辅顾秉谦所说:东虏自抚顺发难,于今九年;彼大战大捷,小战小捷。辽沈、广宁相继沦陷,而我兵非望鹿奔北,则闻风先逃。竟不能以一矢相加,而宁远之役至矣。是役,遏十余万强虏,振九年之积颓。四夷共凛天威,九塞咸称庙算。兵部尚书王永光感慨:辽左发难至今,才知中国有人矣。熹宗皇帝也是喜极而泣,称:此为八年来绝无仅有的,深足为封疆吐气。熹宗皇帝很看重宁远大捷的意义,他给予参战将士非常慷慨大方的赏赐。

袁崇焕被加封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三月加为辽东巡抚,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满桂与赵率教被封卫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左辅被晋升为都督府都督佥事,祖大寿晋升为副总兵。以下将领几乎全被不同程度的提拔,熹宗皇帝甚至从皇家内库提了十几万两白银赏赐宁远城的两万将士。赋闲在家的孙承宗都得到了赏赐和慰问。同时,朝廷开始追究在宁远对峙期间,在山海关稳坐钓鱼台、不发一兵援救宁远的辽东经略高第的责任。高第因为是阉党大员,免于牢狱之灾,被革职还乡。辽东总兵杨麒被革职为民,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则被撤职查办,一大堆官员丢了乌纱帽、吃了牢饭。

战后总结成功经验时,朝廷纷纷吹捧熹宗皇帝指挥有方,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当然这些都是场面话。在朝会上熹宗皇帝敏锐地指出,宁远之战胜利的真正原因是:文武没有矛盾,指挥机关没有掣肘,袁崇焕身为总指挥,他的命令可以有效的上传下达,这是极为重要的。熹宗皇帝年纪不大,但看问题很到位,他讲宁远之战前,屡战屡败的原因就是文武不一,将帅失和。无论是萨尔浒还是辽沈亦或者是广宁,皆是这个问题。这说明熹宗皇帝和朝廷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从没有不可坚守的城池,关键是无肯守之人和必守之心。畅通的指挥通道,官兵同心,上下一致。统帅调度有方,将士一心用命,东虏绝非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明廷对于宁远之战的认识依旧过于片面,明朝统治者还是忽略了宁远之战胜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红夷大炮。如果不是红夷大炮发威,使得后金军被城墙上的火炮压制的不敢冲锋,如果不是红夷大炮使得后金军连安营扎寨都不安生,宁远城不见得有多么坚固。正是因为明军装备了红夷大炮,使得后金军之前的攻城手段都无法有效展开,短短两天的攻城作战,使得部队士气低落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迫使努尔哈赤放弃围城,选择撤退。

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朝堂衮衮诸公不明白红夷大炮尚且可以离家,就连袁崇焕竟然也意识不到红夷大炮的重要性。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袁崇焕强调最多的就是将士们的勇猛,军民如何奋战。至于那十一门红夷大炮,他是只字不提。而其这样的主张就必然会影响到下一步的战术布置和武器供应。

上一篇: 枭逢鸠文言文翻译(枭逢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下一篇: 大裤衩建筑(大裤衩建筑在哪个城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