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治通鉴》中的文字中有记载,秦朝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因为当时的秦朝已经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各种学说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它们继续存在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虽然只是这本书的作者个人的观点,但是也是李斯提出焚书坑儒的理由之一。
李斯为什么要提出焚书坑儒(李斯为什么主张焚书坑儒)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在楚国的时候还做过一个小官,负责掌管文书。芝麻大小的官当然是埋没了这位著名的丞相的才能,所以李斯辞去了这份官职,跑到齐国求学去了。李斯拜的是儒家学派的荀子为师,学成之后,他就按耐不住准备动身去闯荡天下去。他的老师荀子问他要去哪个国家发展,他分析了一番局势,决定去人才广纳的秦国。
来到秦国后,他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让他做了一个小官。后来由于李斯对秦王政提出现在就是攻打各国的好时机的想法,一番游说之后,秦王政发现了李斯的才能,于是就加升了李斯的官职,也让李斯负责离间各国的关系。就这样李斯开始了他的丞相之路。位及丞相的时候,秦国已经变成了秦朝了。秦始皇嬴政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横扫六国,实现了大统一。这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也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但是大家普遍认为焚书坑儒两者是连在一块的,可实际上焚书和坑儒完全是两件事情,而且中间还隔着好长一段时间。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的确是李斯提出的焚书之计策,但是坑儒一事却没有李斯的参与。李斯作为臣子,提出这样的方针就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且一定是对李斯有一定的利益,所以李斯才会这样做。否则他这样做不是讲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了吗?
其实焚书一事与秦王朝最初讨论到底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关。当时秦朝刚刚建立,国家系统还没有构建完善,一切都还在紧张而持续的运作中。秦始皇在首都咸阳招待众位博士,这些博士在先秦时期只是一种官位,他们往往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等工作。其中一位官员惯于拍人马屁,于是就对秦始皇一顿猛夸,将秦始皇吹上了天。接着某一个儒生看不下去了,站起来就骂那个拍马屁的家伙,他说这个家伙是乱臣,秦始皇都没有遵从古时候的礼制分封兄弟功臣为诸侯,这个天下如何能够长久!于是乎,著名的关于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讨论就此展开。
分封制就是一个国家成立了之后,将有功之人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划分出来,给他们赐一方土地,让他们自己治理,只要定期来中央朝贡和报告治理的情况就可以了。夏商周时期都是运用的分封制来治理国家。这种方法对于君主来说的确很方便,但是地方诸侯的权力过大,对中央的威胁不小。而且一旦诸侯与诸侯之间发生摩擦,吞并了另一方,一直做大的话就很有可能推翻中央的统治。所以,分封制虽然方便但风险太大,不适宜长久的统治。秦始皇一开始建立秦朝时就说过,希望自己的功业能够传下去万世之久,怎么可能不考虑得长远一些。
对比分封制来说郡县制就要好得多,虽然更加复杂化一些,但是只要分布下去,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于后世也可以照样施行,是累万世之功的一项政策。而且这种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始皇觉得郡县制就挺好,可是有个儒官叫淳于越就极力的反对郡县制。李斯就对秦始皇说现在的一些儒生总讲古代如何如何好,这是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