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凌晨,一辆红旗驾车急匆匆地驶向山海关机场,此时在山海关的机场,256号三叉戟飞机的机长潘景寅早早等候在这里,他本来是要休息的,但临时接到通知,要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不久后,林老总以及“林办”的一众工作人员登上这架飞机。飞机起飞后,先盘旋一阵后向西北方向飞去。凌晨两点半,这架飞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附近,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我国驻蒙古大使赶到了现场,妥善处理了这起事故,同时他还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并把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带回国内。不过,飞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坠毁的却是萦绕在相关人员脑海中的一个疑问,为此周总理专门成立了专案组,命令杨德中调查飞机失事原因。那么,杨德中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抗战时期,杨德中开始参加革命,建国后,他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的政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8341部队政委”。值得一提的是,杨德中还是这支部队的第一任政委,此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全力做好保护领导人的工作。
九一三事件话剧完整(九一三事件牵连名单)
1965年,杨德中被任命为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也是在此任上,他经历了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发生时,256号专机机长潘景寅与地面失去联系,地面并不了解飞机的实时情况,而且飞机坠毁在蒙古,不方便现场调查,所以这架三叉戟飞机是如何坠毁的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为了打消人们的疑问,周总理特意指示成立调查组,调查飞机失事的原因,而杨德中就是调查组的负责人。因为无法前往现场,杨德中等人只能从带回来的照片找证据,巧合的是,有一张照片上显示机翼上有一洞孔。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洞孔呈单面炸开,而且铝刺外翻。
这个洞孔成了飞机坠毁原因的关键证据,因为铝刺外翻,所以飞机是从内部爆炸,飞机又是在迫降过程中坠毁,因此只能是油箱爆炸造成的。经过一系列调查,杨德中带领专案组作出“油少迫降,机腹着地,残油致燃”的结论。这个结论经得起推敲,因此成为这起事件的正式结论。
调查完九一三事件的相关问题后不久,杨德中被调到陕西,陆续担任了咸阳军分区第2政委、陕西军区副政委等职务。在杨德中前往陕西期间,中央警卫局的局长由汪东兴担任,1978年12月,杨德中被调回北京,他接替汪东兴,担任了中央警卫局局长的职务。杨德中熟悉警卫团的工作,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两年后,在兼顾警卫局工作的同时,组织又给了杨德中更重要的任务,让他担任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也很好地胜任了这项工作。
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时,杨德中被授予中将军衔。授衔后不久,他相应号召,主动退居二线,虽然退居二线,但杨德中依然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退役之后,杨德中享受正部级待遇,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杨德中更进一步,被授予上将军衔。晚年的杨德中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20年因病去世,终年97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