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周易·系辞》
01
李世民的年号(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
年号,帝国基业的“使命”传达
年号,自汉武帝首创“建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而且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施政纲领性符号。
比如,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年号,类似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宗旨,是阶段性的政策纲要,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02
贞观,《周易》起名的杰作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
“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家战略管理案例之一。
而“贞观”年号源自《易经》,确切的说是孔子修订的《周易》。
“贞”通“正”,是《易经》乾卦四德之一,有“乾,元、亨、利、贞”的说法。
孔子在《文言》里进一步阐释:“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
正所谓,心无旁骛干实业,不忘初心谋发展。
“观”是《易经》的第20卦,风地观。
其中六四爻辞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孔子在编订《易经·系辞下》时说: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也就是说,天地大道,以中正仁德示人,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亦即“王道”。
03
“贞观之治”起源“王霸”:之争
”贞观“二字,之所以被唐太宗李世民用作年号,与发生在武德末年的一场关于国家施政方针的大讨论有关。
”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
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时年29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将权力交接给这个胜出的二皇子,自己成为太上皇。
次年(627年)正月初一,唐太宗李世民改元“贞观”。
面对隋末群雄逐鹿后的烂摊子,到底是实施类似春秋五霸的”霸道“?还是实施“尧舜禹”时期的“王道”?
这就成为当时李唐王朝的重要抉择。
企业管理专家陈春花教授曾说:战略思维的内涵并不复杂,就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种选择将奠定成长和领先的根基。
当时的那场辩论,以封德彝为首的朝廷重臣普遍倾向于“霸道”,而只有魏徵一人坚持“王道”。
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魏徵胜出,这与李世民力排众议、鼎力支持有关。
历史证明了李世民和魏徵的抉择是正确的,连年征战造成的百姓创伤需要一个休养生息政策的贯通,这与汉初的“文景之治”历史背景异常类似。
04
文治天下,至诚管理得民心
正所谓“一人正而天下正”。但这一政策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到,贞观初年,李世民并不排斥“以权谋御下”的帝王术,曾经发生过一件“钓鱼执法”的反腐败事件足以说明这一点:
彼时的唐都长安贪腐十分普遍,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决心严处腐败,并暗中派心腹向朝臣“行贿”,试图引诱官员上钩,杀一儆百。
俗话说,人心,最经不起试探。毕竟有官员“中招”,幸有民部尚书裴矩力谏:
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资治通鉴》
李世民顿时醒悟,就没再使用此类手段。
贞观元年五月,有朝臣上疏,请求天子去除“佞臣”,认为试探直臣和佞臣的方法就是佯装发怒,看大臣的表现,置之不理就是直臣,畏惧顺从的就是佞臣。
李世民的一段话让这位大臣无地自容:
人君自行诡诈之术,如何责成臣下以忠直事君?
而“贞观”的含义就是推行王道以示人,实施仁政而让天下百姓知。
经营企业与治理国家的道理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围绕顾客当下和未来的需求实施营销策略,而非“玩套路”压榨敛财。
做好了商业生态,拥有了顾客的信赖,自然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日益提升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消费分级的大环境下,原有的经营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下和未来消费者的口味,企业经营者需要“因势利导”,穷则思变,根据经济周期和市场趋势和消费者欲望诉求,来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好啦,就这样惹……你会用《易经》为企业选“年号”、定战略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