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周杰伦唱的《烟花易冷》,方文山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没想到,这背后居然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烟花易冷歌词背后的故事(烟花易冷说的什么故事)
方文山
话说有一天,方文山翻读了一本古书《洛阳伽(qié)蓝记》。这是一本佛教史书,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写的是北魏都城洛阳的佛教寺庙的兴衰故事。大家都知道,由于战乱和朝代更迭,洛阳城由盛而衰,起起落落,这些变化和变迁,在这本书中都有生动的描写。其中有一段,让方文山读后颇为动容:
方文山对这段文字非常有感觉,觉得这段文字很有意境,便决定把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写成歌词。于是便动笔了。但是,方文山并没有立即投入歌词的创作,而是先写了一个故事梗概,也就是编了一个故事出来,然后再把这个故事梗概发展成了歌词,这个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一千五百年前杨衒之笔下那个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城中一名皇家将领与其所倾慕之女子间的爱情故事。该将领因缘邂逅女子后,两人一见钟情并且私订终身,此时将领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待将领历经风霜归来,找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却人事已非,尘缘已尽。就在雨夜的古寺中,两人相望无语,感叹着世间的繁华就如同璀璨的烟花般易逝易冷!
事情一下子清楚了——方文山先是读了《洛阳伽(qié)蓝记》这本书,然后编排了一个爱情故事,再根据爱情故事填了这么一首词。也就是说,方文山编的故事是他创作歌词的一个“底本”,故事梗概的作用是把历史背景、情绪氛围等更好地展现出来,而到创作歌词时,则可以更多聚焦在修辞手法、表现风格等方面。
其实方文山创作的很多歌词,都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像《东风破》《发如雪》等作品,他都是先写一篇描绘场景和气氛的散文,然后再转化成歌词。只不过,我们只听得到歌词,而看不到方文山的这些中间产出罢了。
按照采铜在《精进3》这本书中的分析,这种创作手法叫“中间转换法”。所谓“中间转换法”,是把一部分认知活动先抽离出来,比如把“还原历史气氛、构造历史叙事”这个工作先完成了,然后再去写歌词,那么这时就只需要在语言组织这个层面去下功夫,那就把认知负荷给降低了。认知负荷降低到适中的水平以后,作品的质量也会提高。
如果把方文山的这种创作方法迁移到其他场景中,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附:
《烟花易冷》:
作词:方文山作曲:周杰伦
如你默认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浮图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
千年后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
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
如你在跟前世过门
跟着红尘跟随我浪迹一生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雨纷纷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