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73岁的查尔斯王子,代表伊丽莎白女王履行公务,第一次出席国会开幕式。
英国有当了67年王储的查尔斯王子,在中国,也有一位太子曾居储位26年。
26年间他老老实实地当着自己的太子,熬到自己已经因为中风瘫痪在床,才等到登基的那一天。
李诵和李隆基的关系(李诵简介)
他就是唐顺宗李诵,唐朝历史上居储位时间最长,且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二百余天,却创造了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
李诵是唐代的第十代皇帝,但他却不是第十位太子。
在唐朝当太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与其说是入主东宫,还不如说是半条腿踏上了断头台。皇宫之外,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宫之内,是权力斗争、尔虞我诈。
李诵作为嫡长子,在他19岁的时候被父亲唐德宗封为了太子。吸取了历代太子血的教训后,李诵自即位以来,便处处小心谨慎,安静地等待着,自己君临天下的那一刻。
据记载,李诵在做太子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能文能武。
”颇具文采,擅长隶书“的李诵,每次父亲德宗作诗赐给群臣的时候,都命令李诵书写。
”功高莫过于救主“,武艺出众的太子李诵,在奉天保卫战中,充分地展示了自己过人的胆识与谋略。
唐德宗因泾原兵变出走奉天,太子李诵“执弓矢居左右”,护送父亲逃出长安。
后又在奉天“身先禁旅,乘城拒战”。太子冲锋在前,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最终突破了敌人四十多天地围困,赢得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
但前文讲过,在乱世当太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就在李诵谨言慎行的时候,却差点因为他的岳母郜国公主,丢了好不容易守住的太子之位。
郜国公主在第二位丈夫去世后,私生活十分混乱。要单说这点,凭借郜国公主的身份地位,人们也只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郜国公主却在宫中,大行暗厌胜之道诅咒唐德宗,这下可真是触了唐德宗的逆鳞了。东窗事发之后,唐德宗下令夺其封号,并将其幽禁起来。
作为郜国公主的女婿,李诵不仅被唐德宗一顿责骂,还惹得父亲动了废储的心。最后在宰相李泌的劝说下,李诵才得以保全了太子之位。
经过郜国公主事件后,李诵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太子之位的他深深地意识到,太子是皇帝的太子,不是这天下的太子。
唐德宗年间,宦官当权,借给皇帝采买之名,处处欺压百姓。但他们却深受的德宗信任,导致大臣们对于宦官宫事之弊,是敢怒不敢言。
太子李诵想要为天下苍生向德宗谏言,但又怕昏庸的德宗,怀疑自己在收买人心,便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埋在了心中。
正如他的老师王叔文所说,太子的任务就是向皇帝尽忠尽孝,尤其在这乱世,明哲保身才是王道。
李诵在极端的压抑中,始终怀揣着自己的政治抱负,静静地等待着,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然而公元804年,太子李诵突然中风,足不能行,口不能言,以至于父亲病重,他都没有能力去探望。
就在李诵即将和其他太子一样,一辈子都坐不到那个万人之上的位子时,第二年,唐德宗驾崩。
唐德宗病逝后,躺在病床上的李诵,差点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此时的宦官意欲废黜,另立储君。
然而,李诵在太子之位时,就凭借”慈孝宽大,仁而善断“,在朝中培养了自己大批的心腹。在群臣的据理力争下,李诵的皇位算是保住了。
心中还未实现的政治抱负,支撑着李诵拖着病重的身体,从床上站了起来坐上了龙椅登基。
李诵即位后,成为了罕见的在病榻上理政的皇帝。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尽管李诵口不能言,但他革除弊制的初心却没有改变。
李诵即位后,立即启用由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为核心的东宫政治集团,力求改变外有藩镇,内有宦官的政治格局。
然而这场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的革新却以失败而告终。
革新必然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李诵不是不知道,但革新可以一步步地走,自己的身体却无法再拖。尚未打牢的根基,又怎能经得起大刀阔斧的举措。
大刀砍向宦官与藩镇,就必然会受到其疯狂的反扑。一边是盘根错节的守旧势力,一边是根基尚浅的守旧势力,这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革新,就这样草草收了场。
参与革新的人员不是被赐死,就是被贬官,李诵也被迫禅位给儿子李纯。在位7个月,就早早当上了太上皇。
公元806年,年仅46岁的李诵因病驾崩,庙号顺宗。一个顺字,道尽了李诵逆来顺受的一生……
李诵去世前留下遗诏,由于父亲德宗的崇陵刚刚竣工不足两个月,不想再次劳民伤财,下令自己的山岭制度一切从简。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李诵最终葬于丰陵,这是他的陵寝,也是他壮志革新的丰碑,这里埋葬着他终其一生未能实现的理想。
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那位命途多舛的皇帝,连同那个令人惋惜的朝代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转眼间,竟然只能看到,夕阳下随风摆动的漫漫荒草。
卧薪尝胆26年,李诵就像夏天的蝉一般,蛰伏多年只为了那一个夏天的绚烂。纵观李诵的一生,他确实像一只蝉,一只再怎么扇动翅膀,也不能将旧弊扇起一丝波澜的蝉。
李诵也许是生错了年代,乱世里的宏图大志,如同草芥有什么分别?李诵也许是生错了地方,文韬武略样样不差的他,偏偏少了些皇家的阴险狠毒。
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潮涌动,这就是李诵隐忍又激烈的一生。
发表评论